br />
“那王擎晖随了他爹了,三斧头砍不入的脸,我要不是看在王锦儿的份上,早把他赶回魏国去了。”
这盐都,位于临江国与魏国之间的边境处,二十多年前魏王魏焱还只是公子,当时的富商陈晏开率先发现了此地盛产井盐,但因开采难度较大,便联合了临江国、魏国一同开发,陈家为求庇佑,主动献上四成给临江国、四成给魏国,陈家只得其中之二。
实在是太秒了。
数十年经营之后此地已经形成了一座不小规模的城邦,夹在两国之间,每三年分红一次,一城成为了两国贸易、合作的纽带。
所以临江国人对王锦儿嫁入临江王室并不太当回事,临江王喜欢一个魏国女子也没什么,也有盐都的因素存在,两国人民皆认为“盐都”才是两国真正的联姻产物,最为牢靠。
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而这陈太后作为陈晏开之女,又是太后,显然是陈家最重要的掌权人,就连陈晏开之弟陈明实,以及内侄陈昇,也为陈太后马首是瞻。
陈太后的信条:
没有权利庇护的财富,终将散去!
没有财富支撑的权利,屁也不是!
一手掌钱,一手掌权,这陈太后是临江国毋庸置疑的一国之主,这也难怪其子孙昴事事都要问过他母亲的意见了。
在信中,王奎提到魏国与西三州即将兵戎相见。
打仗这一事情的表象,举世皆知,但没想到的是魏王还铁了心真的要打。
但戳中陈太后心窝子的是,心中还提到临江国将文君公主嫁入西三州是对魏王的不义之举。
看着信中所写,陈太后哭笑不得:“想让我出钱,去跟西三州打仗?我女儿还在西三州呢”。
陈太后撂下这样一句话,临江王孙昴知道,站在临江国的立场上,魏、西两国争斗是最好不过了,但陈太后顾忌到文君,也是出于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私心。
“听闻这刘社尚未与文君同房,这刘社又封了一位蔡氏做夫人,夜夜宠爱,小妹却独守空房,日日以泪洗面”——孙昴补了一句。
“以泪洗面?她是我女儿,怎会为一个男人洗泪洗面,真是笑话,你可太不了解你小妹了”。
陈太后太了解文君了。
这个女儿或许会因为井盐的开采烦心,因为商号的开支流水过大而发愁,甚至可能会因为吃不惯西三州的吃食、衣服不合身而苦恼,但绝不会因为一个男子不爱自己而以泪洗面。
小时候,文君便展现出极强的经商天赋,“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文君刚到西三州,待到她熟悉之后,再来10个蔡夫人,也不是文君对手。
若是困在闺阁之中,希冀男女之乐,最后为情所困,反倒不配做临江公主了。
“还有几个月秋收,今年秋收的时候,你把粮食囤一囤,收粮范围扩大到魏国、西三州边境。”陈太后淡淡说道。
“那王奎的信?”孙昴再问。
“你管他作甚,盐都还有一年才分红,一文钱都不动”!
一想到王奎拿个死老头,陈明华就气不打一处来,当年若不是他,自己也不会嫁给孙时!
没想到还生出个王锦儿来迷惑自家孩儿!
她这孩儿,性子实在太软,不然也不会对王奎之女王锦儿勾引了去。
本只是一次寻常的寻盐过程,却不想那王奎老儿带上自己女儿一同前往,这哪有大臣外出公干带女儿的?带儿子出去历练还勉强合理点。
偏偏这昴儿还就对王锦儿无法忘怀,主动向自己提起愿意求娶王奎女儿,也罢,反正有了这层魏国的联姻关系,将来临江国只会更安全。
陈明华既不愿意三国中任何一国吞并其他,也不愿意与其他两强交恶,现在这样就刚刚好,她没有称霸中原的野心,保持现状,保持稳定,三国间有来有往,交流频繁,这样才是最好的。
一步错步步错,位高权重的陈太后烦恼也不少。
她无数次感叹,要是文君是个男子便好了,有谋断的文君简直跟当年的自己一模一样。
至于孙昴,待自己老了,这临江国自然是交给他的,还需锻炼,还需锻炼。本想着王锦儿是个聪明的主,嫁给了孙昴之后没准能督促孙昴上进,可没想到这王锦儿对其父亲言听计从,简直不像是临江国王后,反倒是魏王家的臣子!
这王擎辉果然留不得,趁着这次王奎的信,陈太后借机把王擎辉“劝回”了魏国,理由是“家中长辈年事已高,为表孝心,劝其归家侍奉‘气若游丝’的父亲”……
一封信过去,差点没把王奎老儿给气吐血,说谁气若游丝呢!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