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网游小说 > 唐奇谭最新章节 > 《唐奇谭》 第八百四十七章 来年

《唐奇谭》 第八百四十七章 来年(第4页/共5页)

p;散徙其人于河南、陇右诸州,唯贫者留安东以为城傍;自此,高句丽作为东北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地区强权,就此消失在中土的历史进程中。但这也进一步的削弱了,唐朝在高句丽故地的控制力。

    而作为百济末代义慈王之子的扶馀隆,就更加的不堪了;早已经习惯在大唐洛阳生活,并且娶妻生子扎根下来的他,甚至连熊津都督府的土地都没有踏上过,就半路以抱病为由停留在了幽州境内。

    反而是早有准备的新罗国,专门以收拢的百济遗民,组建了百济人的军队和官吏;在熊津都督刘仁轨奉命与新罗王,刑白马会盟熊津城之后;通过就地扶持傀儡政权的形式,变相侵吞了百济故土。

    此后,新罗国又故技重施,以奉送高句丽遗民还乡为由,组建军队和委派官吏,逐渐蚕食和侵并了,鸭绿江以南的高句丽故地。不过在这个时空,这一切都随着战争的持续,而多半没机会发生了。

    经过这一年多的拉锯征战,新罗国虽然依旧还在坚持抵抗,但也显露出了小国寡民的疲弱之态;尤其是当唐朝所扶持的王弟金仁问,随援军一起从登州顺着海潮,抵达半岛西南部的熊津都督府后。

    新罗国内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摇和混乱;原本由新罗暗中鼓动和支持的百济遗民叛乱,也随之偃旗息鼓。也因为高句丽末王泉高藏并未放归,所以故地的藩部聚落白山靺鞨,也没如期卷入叛乱。

    反在重新回归的前安东都护薛仁贵带领下,组成城傍步骑两万之众;不但再度击破了鸭绿江流域的高句丽遗民叛乱,还自平壤城越过尚未解冻的大同江和诸多城垒,深入新罗国腹地大肆抄掠起来,

    而这个时空的新罗虽然号称为国,但其实保留了相当多的原始氏族残余;国内的贵人、豪强势力强大。就算世系国主的新罗王族,也只是依靠骨品制维系的诸多豪姓大酋中,最有实力的大支而已。

    平时的常备兵马不过七八千,遇到外敌入侵或是出兵征战,才征召举国的城主、贵姓和豪酋的私兵部曲。因此,从目前前沿送回的军报看,只要损失达到一定程度,新罗国就此易主也是迟早之事。

    然后,当时间来到上元三年(六七六)闰三月,吐蕃发兵侵攻鄯(今青海乐都)、廓(今青海尖扎以西)、河(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西)、芳(今甘肃)四州的正常线历史事件,还是如期爆发了。

    十七日,高宗诏洛州牧周王显(即中宗)为洮州道行军元帅,率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并州大都督相王轮(即睿宗)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鸿胪卿萧嗣业等军讨吐蕃。

    其中相王李旦,就是刚刚改名为李轮;这其中的意味显而易见。要知道,上一次以太子留都监国,而以诸王引兵征战在外,还是高祖武德年间的事情;后来发生了一系列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之事。

    只是周、相二王尚未成行,因为得到了私下渠道的示警和部分支援、预先准备,驻防当地的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光靠兴、凤等州征发而来的戍兵就成功抵御之。二王也顺势从渑池折还洛都。

    尽管如此,已经聚集起来的部分兵马,却没有因此遣散;反而是阵列于外苑等处,令诸王代表圣上进行校阅和操习;而从天下各地调动的粮秣、民夫,也并未停歇,显然是为了将来征讨吐蕃所需。

    再加上从东都汇聚的兵马中,一些提前有所联络和交流的关系人等,所陆续送回来的各种消息;都在证明一件事。也许这个时空线上,在两年后堪称转折性的第二次大非川之战;就要因此提前了。

    紧接着,天后在第三次亲蚕立于邙山之阳后,提出现在东宫编书修志的任务繁重;令太子颇为劳虑伤神。因此,为了保重身体的调养之计,当选拔天下才俊、有的之士,以充实东宫内廷分责其劳。

    诏弘文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