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我给亲爹嬴政来续命最新章节 > 正文 26. 第 26 章2 “嬴政”找她看病。……

正文 26. 第 26 章2 “嬴政”找她看病。……(第2页/共5页)

委婉了,大秦的国祚岂止没有百年,甚至连五十年都没有

    屠睢远征南越,王离随蒙恬北伐匈奴,屯兵关塞,阿房宫,秦直道,还有赶跑匈奴之后的万里长城,这几件事里无论拉出哪一件,都是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甚至几代人的积累才能做成的事情。

    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功盖三皇五帝,威加天下四海臣服,只要再给他二十年执政时间,他有足够信心能一代人做完四五代人才能做完的事情。

    当然,哪怕他短命也无妨,他早早培养了继承人,他那信奉儒家学说的长子扶苏。

    攻城略地不需要儒家,但当天下承平,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是治理国家最好的利器,所以哪怕扶苏与他政见不和,哪怕身上流着楚人的血,但在他心里依旧是无可争议的继承人。

    楚国已灭,有楚人血脉又何妨

    而推崇儒学也是一把双刃剑,他一统天下荡平六国,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王朝,而他的儿子敦厚仁和,与人为善,扶苏继位之后定会轻徭薄税休养生息,为他的这些劳民伤财的举动进行收尾,所以他大可继续实现自己雄心壮志,给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里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每一步都想到了,每一个容易出意外的地方他都做了防护,比如说扶苏有蒙氏兄弟王琯李斯的支持,谋臣武将的鼎力相助足够让他顺利登基。

    扶苏性格仁善,而李斯是法家,两者相和,不会造成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让他的治国理念足以顺利推行。

    但天命不在秦。

    他的每一项精心布置都出了意外,意外接憧而来,他一手创立的王朝短命到令人发指。

    屠睢损兵折将四十万,后续再征南越,又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数字。

    蒙恬虽威慑匈奴,终成一代名将,但边塞苦寒,无法自给自足,漫长的补给线足够拖垮一个羸弱的王朝。

    再加上阿房宫,秦直道,他的享年四十九,他寄予厚望的继承人没能登基,后面的皇帝代代短命

    嬴政凤目轻眯。

    也有可能不是短命,而是在争夺天下权时的自相残杀,所以天书会说章邯王离生不逢时,遇到的皇帝是昏君。

    章邯王离如此,那么蒙氏兄弟呢

    他们两个正当壮年,天书怎提都不提

    原因再简单不过,在争夺皇位之际,蒙氏兄弟作为扶苏的人被清算,他们两个早就死了,所以是章邯王离出来主持大局。

    蒙氏兄弟死了,那么王琯李斯呢

    王琯年迈,且精于自保,若下一代的皇帝是昏君更是暴君,他会选择闭门不出。

    而李斯,他身有大才,但也极懂分析利弊,他或许为求自保辅助暴君登基,然后在暴君坐稳皇位之后被灭门。

    若暴君用李斯,大秦国祚怎会不足百年

    嬴政气笑了。

    好一个自断臂膀自毁长城的皇帝

    他可以接受王朝更迭,大秦帝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粒砂砾,也可以接受千百年后自己被污名化,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帝王是位暴君,但不意味着他能接受他有这么一个断送江山的儿子。

    大秦明明可以不亡的。

    明明他已布置好了一切,明明只要按照他的计划走,大秦纵有坎坷,但也不会那么早便走到崩塌。

    可是没有。

    每一项不可出意外的环节全部出了意外,他一生心血,终究付之东流。

    嬴政缓缓闭眼。

    片刻后,偌大宫殿响起帝王威严声线

    “召蒙恬蒙毅,王琯李斯,国尉屠睢。”

    “公子,陛下今日召见屠国尉,您不必去上学了。”

    赵高殷勤伺候胡亥穿衣。

    胡亥有些奇怪,“你平日里总催我去上进,今日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陛下不仅召见了屠国尉,屠国尉麾下的将士们也一并召见。”

    赵高压低声音,与胡亥耳语,“屠国尉麾下有一郎将,名唤赵佗,此人是个可塑之才,您可趁此机会与他结交一番。”

    虽被贬到胡亥身边,但赵高并未自暴自弃,反而不再掩饰自己,一心一意替胡亥筹谋。

    扶苏公子身上流着楚国人的血,且又与陛下政见不和,纵有蒙氏兄弟与李斯王琯作为臂膀,也未必一定能顺利登基。况陛下又降下新诏,三岁以上的公子跟随博士开蒙,十五岁以上的公子参加朝议,这是培养所有公子的态度,胡亥公子虽年幼,但陛下正值壮年,天长日久,他们有的是机会。

    胡亥公子若能登基,他便是从龙之功,岂不比跟在陛下身边战战兢兢强得多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