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当真死了”
越国公杨素乃是位高权重的国之重臣, 他过身的消息传入宫中,尽管对此早有所料,但隋皇仍旧惊疑不定。
这死的未免太是时候了。
“回皇上, 太医院所有的太医皆前往越国公府替老国公诊了脉,人确实没了生气。”太监总管恭敬回道。
“他倒是挺会挑时机。”
隋皇眼中浮现出复杂之色。
没想到杨素竟死在了他的前头。
杨素一朝甍逝, 国公府便如大厦将倾。
新国公杨玄感虽也是朝中重臣, 但其资历与地位远远不能与杨素相提并论。
杨素在世时,手中的不少人脉关系都被交到了新任国公之手, 杨玄感虽无雄才伟略,但却是个守成之人, 以他的能耐想要保住杨氏荣华还是不成问题的。可偏偏此时, 杨氏已卷入了夺嫡之争, 风波渐起。
隋皇膝下的太子与二皇子已经长成,太子身为正统, 素有仁厚之名,朝中支持者众,而二殿下杨广骁勇善战军功卓著, 文治武功更胜于太子,如何甘心对兄长俯首称臣两位殿下虽同为嫡子, 却已露出了夺嫡相争的苗头。
杨素位高权重,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隋皇本就心生猜忌怀疑, 对其杀心已起。再加上两个儿子都有意拉拢杨氏争夺大位。隋皇身为人父, 如何愿意见到膝下两子毫无手足同胞之情, 因夺嫡反目成仇便是以君主的身份而言,他这个皇帝还好端端坐在龙椅上呢,两个儿子就争起了皇位, 这是盼着他早死吗
儿子哪怕再不堪那也是亲生的,隋皇没法狠下心杀子便只能怨恨旁人。
但不等他动手,杨素今年开春就因遭了风寒一病不起,病情反反复复不肯好,更是引发旧疾缠身,时日无多。
隋皇疑心有诈,但多次派遣宫中御医替杨素诊脉皆是一副油尽灯枯之相,一两个御医还能收买作假,但太医院所有的御医皆如此,那便是真的了。
如今国公府突然来报丧,这消息来得突然,可俗话说人死如灯灭,隋皇对杨素的杀心便因死讯而如烟云消散,但他仍是对此事存疑,特地派了人去验看事情真假。
如今看来倒是他多疑了。
在事实面前,隋皇只能感叹杨素死的正是时候,不仅保全了杨氏子孙的荣华,更是全了他们之间的君臣之情,且他这一死,新任的国公杨玄感少不得要守孝扶灵离京三年,三年后万事皆已尘埃落定,杨氏极幸运的避开了这一场无形致命的危机。
隋皇不由叹息着。
抛开种种猜忌不提,人这一走留下的就只剩下美好的印象了。隋皇回忆当初两人君臣相得之往昔有如痛失臂膀,感伤之下挥笔手书圣旨钦赐杨公谥号曰景武,并派遣太子前往国公府内代君吊唁。
没多久,闻讯而来上香祭奠的文武朝臣们将国公府挤了个水泄不通。
灵堂之上人来人往,香火缭绕,杨公生前为重臣,死后也是极尽哀荣。
“还请节哀。”
“节哀顺变”
季音身披麻衣,鬓发簪白花跪在火盆前,面无表情的听着周围此起彼伏的嚎啕哀哭声与来往祭奠之人的劝慰声,或许是生来没有演技天赋,季音实在装不出半点儿沉痛,只能垂眸漠然不语。
在旁人看来,便是她年幼失孤,悲痛得麻木了。
好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