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状元郎 >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你先出去等着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你先出去等着(第1页/共2页)

    第105章 你先出去等着

    「县太爷这麽敬业,还为国选材?」苏录小吃一惊,莫非老爹口中的『卢昭业那狗日的』竟还是个好官?

    「为国选材?当然也可以这麽说。」朱琉笑道:「但这位卢知县在位十一个年头啦,想升官都想疯了……据说为了讨彩头,他把枕头都做成了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还请了个广府厨子,天天给他做竹升面。小妾给他生了个儿子,都取名叫卢定升!」

    「啊?」苏录心说这麽抽象的吗?不过古往今来都不乏这样的官员,看来做官是一门玄学啊……

    「所以对他的行为,都要先从能不能帮他升官考虑。」朱琉道。

    「那对他升官有帮助吗?」苏录问道。

    「有的。当今天子重文章,只要县里科举成绩好,大计时自然就少不了『教化有方丶育才有功』的考评,这可是一等一的政绩。以合江的水平,都不用考中进士,只要一科多出两个举人,也能得个卓异,再活动一下,就可以得偿所愿喽。」朱琉对官场这一套门清,可见他确实志在仕途。

    「但出举人不能靠天吃饭,得提前发现人才,悉心培育。」朱琉又道:「等到中了秀才再着手就晚了,因为但凡考中秀才的,都已经打通了州府的门路,用不着再看他脸色,自然也不会算在他的功劳上。所以得从童生开始拔掖举荐,这样考上去了才作数。」

    「这不是汉朝的察举制吗?」苏录不禁咋舌。

    「任何长久存在过的东西,从来不会彻底消亡,只是会换一种形式表现出来罢了。」朱琉长叹一声,又语重心长提醒苏录道:「想要中举,自然离不开个人才华和努力,但也需要家族长辈丶地方官员的托举提拔。每一个举人,都不是单纯靠读书读上去的,所以要学会经营自己的举业。」

    「是,学生谨记山长教诲。」苏录忙恭声应下,有了大哥的教训,这番话他格外听得进去。

    「我叔父之所以总是春闱不利,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京城太远,我们家使不上力。」朱子和这孩子是啥都敢说,一点不拿苏录当外人。「好在咱们蜀中这些年文脉昌盛,不光出了杨大学士,还有刘学士也开坊了,这下总算看到点希望。」

    朱琉咳嗽了好几声,才让这个憨憨住嘴。

    但苏录跟着朱琉快半年,听他讲了许多朝中逸闻,知道杨大学士就是杨廷和,而那位刘学士也不是凡人,乃成化十九年的解元,次年又中榜眼丶点翰林,跟杨廷和一样侍讲东宫,被称为蜀中双璧的刘春!

    听山长之前的皮里阳秋,他进京应该没少走这两位的路子,但估计是在杨家碰了壁,甚至很有可能跟那位杨神童有了龃龉。不然也不至于每次提起杨公子来都阴阳怪气……

    再结合朱子和的话,估计山长把刘春的路子走通了,而且这二年冷灶变热,可以起锅烧油了……

    要是朱子和知道自己短短几句话,让苏录推想出这麽多,估计又要气得翻白眼了。

    「好了上课了,废话到此为止。总之你们好好准备,到时候别给我丢了面子就行。」朱山长打住了话题,并决定以后再讲这些事,一定要避开大侄子……

    「是。」两人忙应下。

    「上回布置的《过宋论》写好了吗?」朱琉问道。

    「写好了。」两人便呈上各自的作业。

    朱琉点点头,先打开侄子那篇,习惯性抑扬顿挫诵读起来——

    「宋之亡,非在兵弱粮匮,祸起熙宁变法,党争酷烈,功利弥漫!靖康之变,金骑渡河,二帝北狩,百年基业崩于一旦……」

    「……或谓『新法本意救时』,谬也!祖制如养生,安石妄用猛药,致元气大丧!党争诛忠良,士风坏,虽无金兵亦必土崩!嗟乎!宋盛在守成重民生,宋衰在变法轻道德。后世当鉴:治贵稳健不贵骤变,才贵忠良不贵功利。轻祖制丶任私党,虽富必亡!」

    长长一篇文章,朱琉一气念完,不禁颔首,看『缺心眼的侄子』也顺眼多了。

    文章理正辞约,文气一以贯之,且金句频出,不失雄文一篇。

    文章的观点虽然不新鲜,都是南宋君臣的盖棺定论,但对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杨慎仿写的《过秦论》他也读过,虽然才气充盈,但同样是陈词滥调,亦无新意。

    当然,要求孩子们有振聋发聩之言,前人未有之见,属实强人所难了。现在让他们所做的一切,就像这仿写古文一样,不过是学习前人丶提高自身罢了。

    说难听点,就是拾人牙慧……

    朱琉看一眼大侄子,心道,这麽说,这半年子和长进也不小。为什麽没啥感觉呢?

    这时他又看到站在一旁的另一匹……好吧,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朱琉便又拿起另一个货的作品。刚读完了一篇喉咙发乾,他便一边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