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1、旅店(第1页/共2页)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在年代文养老》 21、旅店(第1/2页)

    王秀英韩大山老两口知道林颂给他们和韩里买了衣服,心里又感动又过意不去。

    王秀英拉着林颂的手都不知道说什么好:“这……这让我们怎么感谢你好,大娃能找着你,真是我们老韩家祖坟冒青烟了……”

    “妈,您别这么说,都是一家人了。”林颂拍拍她的手,顺势引出了接下来的话,“我和韩相这次去北京参加我妹妹的婚礼,大概十来天才能回来,正想跟您和爸商量个事。”

    “啥事?你说,”王秀英立刻表态,“只要妈能办到的,绝没二话。”

    韩大山也郑重地点头。

    “就是我们那院子,小鸡崽刚喂熟,菜地里的菜也才长起来,一天都离不了人。我们这一走,实在放心不下。”林颂语气诚恳,“想请爸妈辛苦一下,搬过去住几天,帮我们照看照看家,喂喂鸡,浇浇菜。”

    “哎呀,我当是啥大事呢,这有啥辛苦的。”王秀英把胸脯拍得砰砰响,“放心,包在妈身上,保证你们回来的时候,院子收拾得利利索索的。”

    韩里在一旁急急地举手:“还有我!嫂子,我也能帮忙喂鸡。”

    林颂笑了下:“好,小里也来帮忙。那边清静,你白天过去还能安心看书。”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

    韩里每天去院子喂鸡浇菜,认识了张连馨,两人很快熟悉了起来。这天下午,他拿着小树枝,教张连馨写字:“你看,这是‘天’,天空的天……这是‘地’,我们脚踩的地……”他写得一笔一划,很是认真。

    “馨馨?你怎么跑这儿来了?”姜玉英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

    韩里有礼貌地站起来:“阿姨好,我叫韩里。”

    韩里?姜玉英记起来了,是韩相的弟弟。她往院子里瞅了几眼:“你哥和嫂子呢?”

    韩里抱着和邻居友好相处的心态说道:“他们去京市参加婚礼了,让我爸妈和我帮他们看家。”

    去京市参加婚礼?

    上辈子她好像隐约听说过,林颂在她妹妹结婚的时候回了一趟京市,但具体怎么回事没人细说。只记得林颂从京市回来后请了很长很长时间的病假。当时张连成没日没夜照顾林颂,被评了“模范丈夫”。

    张连馨走到了姜玉英身边,拉住了她的衣角:“嫂子。”

    姜玉英收回思绪:“走吧,馨馨。”

    回到家后,她嘱咐张连馨:“以后少跟韩里玩。”

    张连馨困惑地问:“为什么呀?韩里哥哥教我写字呢。”

    姜玉英难得十分耐心:“因为他长大了没出息,而你将来是要考大学的。”她记得上辈子韩里没多大出息,最后好像在村里还是镇上的小学当了个老师。

    -

    这年头出远门不方便,需要单位开具介绍信,证明身份和出行目的。

    林颂觉得既然出去一趟,自然是多一天是一天。五一五天假,她和韩相又请了四天假,加上回来那天是周日,所以拢共十天。

    两人先坐长途到市里,然后再坐火车到京市。

    挤上长途汽车,韩相让林颂靠窗坐,自己坐在外面。

    车开动后,林颂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熟悉景色,渐渐有些困倦,脑袋不由自主地一点一点。

    “靠着睡会儿吧,路还长。”韩里说完,调整到一个让林颂靠得舒服、自己也不会太累的姿势。

    林颂也没客气,嗯了一声,便歪过头,枕在了他结实的肩膀上。

    汽车颠簸着,林颂在这并不舒适的环境里,渐渐沉入睡眠。

    韩相保持着姿势,目光望着窗外,感受着肩头传来的重量和均匀的呼吸,心里有种奇异的踏实感。

    中午的时候,林颂醒了。

    “饿了吗?”韩相问她,转身掏出一个铝制饭盒。

    饭盒有两层,一层是烙饼。这饼烙得金黄,面上撒了点芝麻,一看就用了足量的油,闻着喷香。二层是酱黄瓜和腌萝卜条。切成小段,油光闪亮。

    “嗯。”林颂早晨没吃多少,现在也确实饿了。

    两人把酱黄瓜和腌萝卜条卷到饼里,很快吃完了。

    到了下午,汽车驶入市里的长途汽车站。

    “走吧,先出站。”韩相提着包,护在林颂身边。

    市里的景象顿时与县城不同,楼房明显多了起来,街道也宽阔了许多,自行车流如潮水般涌动,偶尔还能看到几辆绿色的解放卡车或吉普车驶过。

    “先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吧。”林颂坐了一路,现在只想吃点热乎汤水的东西暖暖胃。

    “嗯。”

    两人沿着站前街走了一会儿,最后在一条小胡同口,看到一家门脸不大、但冒着热气的面馆。

    撩开门帘进去,里面不大,摆着四五张方桌。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面汤、酱油和醋的香气。一个系着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