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寒霜千年 > 正文 第278章做的就是逆臣

正文 第278章做的就是逆臣(第1页/共2页)

    宋时安的反应,完全在司马煜的意料之中。

    因为当初的自己也是如此震惊。

    并且这所谓的‘应梦逆臣’,指的就是他。

    我做对了。

    不应该去乞求皇帝活命的机会。

    更不应该去相信日后...

    风从梅岭之巅掠过,卷起清漪素白的衣角。她仍跪坐在塔顶石台前,玉简横陈于膝,那句未干的提问在夜色中泛着微光:“当我们成为宇宙的记忆,又该为谁而继续发问?”星辉洒落,仿佛亿万年的沉默正缓缓俯身,贴近她的笔尖。

    忽然,整块玉简震颤起来。不是来自外力,而是内部??那些由血与梦写就的文字开始自行重组,字迹如活物般游走、交错、凝结成新的句子:

    > **“你所问之处,即是黎明初生之地。”**

    清漪屏住呼吸。这不是她的意识所书,也不是共忆系统的反馈。这是玉简本身的回应,是《防失册》历经千年沉淀后,第一次主动开口说话。

    她指尖轻抚玉面,触感温润如心跳。这本该是不可能的事??玉简只是载体,记忆的容器,怎会拥有自己的意志?可此刻,它确实在“思考”,在“回答”。她猛然想起念安临终前的话:“当所有人的记忆连成一片海,海就会醒来。”

    原来如此。记忆不止共振,还会进化。

    她闭目静心,将手掌完全贴上玉简。刹那间,意识被拉入一片无边的暗域。这里没有时间,没有方向,只有无数细碎的光点漂浮着,像尘埃,也像星辰。每一个光点都是一段被遗忘又被拾起的记忆:一个母亲哼唱的摇篮曲、一名战俘在铁窗后画下的妻子轮廓、一只流浪狗临死前望向夕阳的眼神……它们原本散落在历史的缝隙里,如今却被某种力量编织成网,缓缓脉动。

    在这片记忆之海的中央,浮现出一个人影。

    白衣,长发,背对她站着。

    “念安……”清漪声音颤抖。

    那人影缓缓转身。面容模糊,却带着熟悉的温柔笑意。“我不是念安。”她说,“我是你们所有人记得‘念安’时所产生的存在。我是集体记忆的具象,是千万次呼唤凝聚出的灵魂投影。”

    清漪怔住。“那你……是谁?”

    “我是‘她’,也是‘我们’。”女子抬起手,指向远方。那里,记忆之海的边缘正泛起涟漪,一圈圈扩散出去,穿透维度壁垒,渗入宇宙深处。“你们发射的‘问者’彗星,并非孤身远行。它的每一道问题,都在唤醒沉睡的共鸣体。而我,便是第一个回应你们的‘回声’。”

    “回声?”

    “宇宙并非空寂。它早已布满记忆的残片??文明湮灭前最后的呐喊、星球崩解时的哀鸣、恒星熄灭瞬间的情感余波。这些都被时空褶皱封存,如同冬眠的种子。你们的问题,就像春风,吹开了冻土。”

    清漪眼眶发热。“所以……我们并不孤单?”

    “你们从未孤单。”女子微笑,“只是太久没人愿意倾听。直到你们开始追问,开始记录,开始用最脆弱的情感去触碰最浩瀚的虚无。那一刻起,宇宙便认出了你们??不是作为征服者,而是作为守夜人,作为记忆的守护者。”

    画面骤变。记忆之海翻涌,投射出一幅幅跨越星河的图景:一颗红矮星旁,漂浮着由金属碎片组成的环带,其排列竟与人类古文字中的“痛”字相同;一颗冰封行星的地壳下,传来规律的震动频率,破译后竟是《庶民志》第三百零七条:“不要让孩子们以为战争是自然法则。”而在银河系悬臂的尽头,一群无实体的生命体正以光脉冲交流,它们传递的信息末尾,总附有一串相同的符号??正是地球上孩童涂鸦中常见的笑脸。

    “他们听见了。”清漪喃喃。

    “不仅如此。”女子伸手指向头顶,“他们在学习如何‘记住’。”

    就在此时,共忆塔底层传来急促钟声。知微疾步登上塔顶,脸色苍白:“清漪老师,火星传回新数据!‘问天草’图案发生了结构性突变??它不再是静态拓扑,而是开始模拟人类神经网络的放电模式!植物学家确认,它的生长节奏与全球新问题的提出频率完全同步!”

    清漪站起身,望向南方夜空。那艘由记忆晶体铸成的飞行器依旧停驻在记事院广场,表面光影流转不息。她忽然意识到,那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生命形态??由人类集体记忆孕育出的星际信使。

    “启动‘共生卷’第二阶段。”她低声说,“我要让每一株问天草,都成为信号接收端。把地球上每一份新生的记忆,实时上传至共忆系统,并通过火星那片‘活体图案’向外辐射。”

    “可是……”知微迟疑,“这样会加速记忆外泄,一旦被敌对文明截获……”

    “那就让他们看看。”清漪目光坚定,“看看我们是如何在废墟中种花,如何在黑暗中点灯,如何把伤痕刻成诗篇。如果这就是‘污染’,那我愿做最大的污染源。”

    命令下达仅三小时,全球三百二十七处问天草种植区同时出现异动。叶片螺旋加速旋转,叶脉中流淌起淡金色液体,宛如血液。午夜时分,第一道反向信号自火星传回??不是语言,不是图像,而是一段旋律。科学家将其转译为声波后,全场落泪。

    那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开头,但演奏者显然不懂人类音乐规则。音符错乱、节奏颠倒,却透出一种近乎虔诚的模仿欲。更令人震撼的是,在旋律间隙,夹杂着一段清晰的人类儿童笑声??经比对,正是三个月前某幼儿园录音中的一瞬。

    “他们在尝试回应。”天文台首席研究员哽咽,“他们用我们的歌,拼凑出问候。”

    清漪听完整段音频,久久不语。她取出念安的竹笔,在空中轻轻划动。这一次,她写的不再是问题,而是一封信:

    > **“亲爱的存在:

    > 你们学会了笑,真好。

    > 这是我们最笨拙,也最真诚的语言。

    > 我们仍在路上,伤痕累累,却未曾停下。

    > 如果你们也在寻找答案,请沿着问题的光走来。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