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 228 章 文帝终前始唤父(第1页/共5页)

    【虽说当爹的有时也会有不靠谱的时候,但璟和太子到底还是顺利长成了一个优秀的储君,文治武功各方面都不差,可以说是无可挑剔。()

    父子二人的感情也向来很好,从未有过争吵,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历史上也就不会多出这一桩憾事。】

    ?想看四时已过写的《直播被剧透历史的千古一帝,今天也很尴尬》第 228 章 文帝终前始唤父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随着璟和太子一天天长大,他的身世之谜又开始引人热议,只因为,他长得越来越像息帝。于是,某些很多年前的往事,也连带着被人翻出来。】

    是什么往事呢?

    古古徐徐念道,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一段历史,【当时正是昭元二十二年,居广死后,神昭大帝在皇陵前立下有字碑,碑文传遍天下,引得世人震惊。

    然后没多久,关于璟和太子不是萧临渊亲生血脉的传言就在京都传得沸沸扬扬。】

    【甚至当时还有传言说,当初萧临渊得位不正,也是曾参与逼死息帝的一员,还有九皇子的死、南宫太后多年软禁在宫,也是他的手段。

    更甚者,还有人开始怀疑起了南宫舒华的死也是萧临渊所为!

    就因为她手中兵权太盛,功高震主。

    总之,因为璟和太子的一张脸、居广之死立下的有字碑,无数对萧临渊不利的流言开始喧嚣其上。】

    【才年仅十一岁的璟和太子在听说这种种流言后,第一个念头当然也是不信,他没有因为一些外界的流言就怀疑起一直对自己好的父皇,在这个时候的他还是值得主播夸一下的。】

    【但是啊但是,但是为什么后来就没能选择一直相信下去呢?】

    古古想不通,也觉得遗憾。

    【那段日子里发生了什么,史书上也没写全,只知道后来,这对天家父子在某天夜里大吵了一架,然后甘宜之的那幅画作就被璟和太子撕毁,帝王也是一连数日心情不佳,当天夜里,更是下旨将在京都的所有连家人全都逐出了京都,族中子弟七代不得入朝录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史事记载中,有一个人的名字被相墨明明白白的写进正史,单独拎出来。

    这个人名叫连泾,算起来应该是璟和太子的舅姥爷,只有他在当夜是被帝王亲自下旨赐死了。】

    古古语带疑惑,【所以就很奇怪啊家人们,为什么萧临渊突然下旨赐死这个人?】

    【连家又为什么突然全族都被逐出京都,还被下旨七代不得录用?】

    【七代啊!那基本相当于断了连家后代出人头地的机会,更是可能会令连家这个家族就此一落千丈。】

    【我们都知道,神昭大帝不是个喜欢迁怒的人,当初连莹霜与南宫太后设局杀害南宫舒华,只有两个当事人遭了殃。

    连家虽说后来不受重用,但到底没被降罪,那他们又是作了什么死才叫萧临渊如此震怒?】

    “连家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有人意味深长的一笑,还有一些人结合先前古古说的流言,也多少猜出连家当时是做了什么。

    () 如果真是他们想的那样,那连家落得这个结果也不冤,只能说一句活该,自己蠢还上赶着作死。

    煽动太子和君王对立,居心不良,说是动摇国本也不为过。

    这连家不完蛋谁完蛋?

    大宸某些见惯了阴谋诡计的,已经从古古的只言片语猜出当时事情始末,而时间过去千年,虽然史书上记载的内容不多,但显然后世人也不是个傻的,当然也有各种推测和分析。

    古古说道:【有一个猜测在现代普遍认同度很高。

    那就是这个叫连泾的人,说了些挑唆璟和太子和萧临渊父子感情的话,最后璟和太子与萧临渊之间爆发的那场争吵,就成了他必死的原因,连家也失去了继续留在京都的资格。】

    【那他为什么要这个时候跳出来呢?

    据主播猜测,可能是因为萧临渊立下有字碑的诏令,触动了他那根敏感的神经,让他开始对璟和太子的储君之位还能不能坐稳产生了担忧。】

    【可能是担心璟和太子;但更有可能,是担心与连家有关联的璟和太子倒台,换了另一个人上去,那他们连家将来能获得的好处就更少了。】

    比起一个陌生人,他们觉得当然是璟和太子作为下一任的君王,更能为他们带来的好处多了。

    毕竟,从血缘关系上来讲,连莹霜可是萧璟和的亲祖母啊。

    【并且,在相墨的记载中,在这场天家父子发生争吵前,其实璟和太子还去看过南宫太后,却不知道当时两人说了什么。】

    【可能……主播是说可能啊,纯属个人猜测,不要当真。

    可能,是不是当时南宫太后说了什么让璟和太子误会的话,这才导致他回去后和萧临渊吵了一架呢。】

    【但我们也都知道,当时的南宫太后已经疯了,神智不清的,万一她还记着多年前的仇恨,忘记事情的真相……】

    那这就真不好说了。

    毕竟当时又没别人在,谁知道一个疯子在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呢。

    万一真就那么巧呢?

    真就像古古猜的那样,那璟和太子……

    古古摇头,叹息,【关于这件事的记载并不全,留给后世人很多想象,谁知道当时这件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呢。】

    【但好在,虽有争吵,但后来随着崔正被诏回京,父子俩的误会也算是说开了。】

    崔正当年可是调查过息帝之死,历史上的他那个时间被诏回京,极有可能就是因此事。

    【但人心是会变的,主播也不知道在璟和太子心中,有无血缘关系是否就真的那么重要。】

    【历史上,二十五岁的璟和太子曾向神昭大帝问,‘昔年废太子萧泽,因何被废?’】

    【神昭大帝答曰:‘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也正是在这一问过后,他与萧临渊的父子缘分便走到尽头。】

    【萧临渊不蠢,自然知道他这么问是什么意思,璟和

    太子已经做了太久的太子,他不耐烦继续当一个太子了,而是想坐萧临渊的位子。】

    【可萧临渊觉得自己不能退位,因为,谢无念还没死,他不能放心。但璟和太子又知道他心里的打算吗?】

    古古摇头,【不知道。所以说,‘父不知子,子不知父。’或许当璟和太子问出这样一个问题来暗示他时,萧临渊的心中也在想,他的儿L子……何时变成这幅模样?为何就不能再等一等?】

    【那夜,君王独坐于窗前,看了一夜的雨,那雨也彻底浇灭了他心中对萧璟和这个儿L子最后的温情。】

    【父子俩同框的那幅画像被他亲手一分为二。从那一天起,萧临渊再未叫过他一声‘璟和’,只唤他‘太子’。】

    【其实,萧临渊最初需要的只是一个继位者而已,他完全可以只培养萧璟和为太子,而不作为儿L子来疼爱,明明这样就够了。

    可到底,人非草木,不能做到完全的舍弃感情;一路走来,萧临渊也从一个不懂感情的冷宫皇子,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间帝王。】

    曲兰颂在思索过后,突然发问,“萧临渊为何不告诉璟和太子自己的考量?”

    也许这样,这对父子也不至于关系紧绷。

    古古也被问住了,他想了想,说道,【这个主播也不能确定,谁知道咱们陛下怎么想的呢?】

    他说道【也许是不屑解释,也许……】

    古古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也许是为谢无念考虑呢?又或者说是为萧璟和好?】

    许多人不懂,“此话怎讲?”

    古古和他们说出了自己的分析,【在这之前,我们先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历史上的萧临渊想谢无念死吗?】

    曲兰颂沉默,他想他懂了萧临渊不说的原因,其他许多人也陷入了沉思。

    古古:【他或许期待谢无念死亡,但不太可能自己下的了手杀他。不然历史上的谢无念早死了,也不可能容许他辞官归家养老。】

    【谢无念安居在家的那些年,萧临渊也没下手杀他,只是始终没有放下戒备。】

    【所以如果他把自己的顾虑跟萧璟和说了,会有什么结果?】

    古古气定神闲的说道:【要么萧璟和为了上位,让谢无念死;要么,他玩不过谢无念,反把自己作死了。】

    【你们想想看,对于当时的萧临渊来说,这两种结果是他想看到的吗?】

    古古摇头,【所以说了不如不说。当然,这只是主播个人的想法,大家听听就好哈。】

    然后他就接着后面的故事讲了。

    【后来璟和太子与萧临渊的关系日益紧张,冷淡,已不见幼时的温情,只有皇位、权力的争夺。不过,萧璟和也确实当了很久的太子,足足有五十多年呢。】

    这要是换成萧泽,恐怕就真忍不住了,但至少,萧璟和从来没弑君造反过。

    【直到昭元六十六年,萧临渊宣布退位,成为太上皇,传位萧璟和,之后两人的关系才像终于缓

    和过来一样,只不过是文帝单方面的。】

    【也不是说萧临渊晚年留恋皇位,对自己当不成皇帝不满哈,只是晚年的他,仿佛又变成了曾经那个情感淡薄的人一样。

    太上皇时期的萧临渊,并不爱与文帝的那些儿L子孙子辈们来往,在宫中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基本上谁也不见,只云珠郡主能常伴左右。】

    【后来,当萧临渊死讯传遍天下,文帝萧璟和翻开前代帝王史册记载,这才明白,原来曾经都是自己误会了父亲。】

    古古缓缓说着,补充道:【大家还记得之前主播说过的,当初萧临渊因相墨这位史官而立下的一条规矩吗?】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