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要抵挡敌军一个轻型陆行舰艇特混支队,两个坦克旅,两个步兵师在内的强大兵力。否则,敌军就会突破第5和第7集团军的接合部,割裂两个集团军之间的联系。
——《泰拉联邦军事百科全书》
**
在泰拉人民保卫军与卡兹戴尔国防军当中,主要的坦克装备是T-55主战坦克。尽管该坦克相比“正版”提高车辆高度,调整车内空间布局,改善人机环境,但其依然是一辆毋庸置疑的T-55。
这是对泰拉而言性价比最好的坦克。火力、机动、防护都算得上出色,那些文盲乌萨斯农奴与萨卡兹平民在经过一定时间训练后也能大致掌握使用方法。可T-55的战斗性能相对有限,比方说保民军提出的硬指标:“一个坦克连面对一艘标准陆行驱逐舰时,能够在自身不丧失战斗力的前提下击毁敌舰”,T-55坦克就满足不了。
人联地外兵团113师用一种新型坦克满足了需求:编号为T-72的“犀牛”。
技术水平大致相当于冷战中期,初期复合装甲、有自动装弹机的125MM坦克炮、下反稳像光点注入的指挥仪式火控系统、来自40K黑科技从汽柴油到酒精再到液化源石都能烧的发动机......战斗性能大幅度跨越,技术难度也在可接受范围以内。在卡兹戴尔内战中,阿特拉斯坦克部队的主力是保民军的乌萨斯坦克手们。正是他们开着较先进的犀牛-B型坦克打得王庭军找不着北。而更简单的标准T-72型“犀牛”随着保民军的发展壮大,成为了保民军的高端主战坦克,通常以近卫独立突破坦克团的编制存在,直属集团军乃至方面军司令部。
在卡兹戴尔国防军第1集团军里,类似的编制则是独立重装甲营。
国防军少尉奥托·卡尔尤斯的历程与卡兹戴尔第1集团军官兵们大差不差:在内战中参加阿特拉斯或国民自卫军或两者的外围组织,战后留在军队或参军。在当初阿特拉斯发起大反攻时,卡尔尤斯积极地给阿特拉斯机械化部队带路。长时间飙车恐怕是小伙子人生中最为新奇的体验,以至于当人联坦克和步兵战车一路狂飙把他带到汉堡后,他的第一反应是要求加入阿特拉斯的坦克部队。
那位四十个小时冲过一百三十公里的装甲指挥员毕典菲尔特上尉似乎很欣赏卡尔尤斯,专门为这家伙写了一份参战证明。
顽强的小伙子在新兵训练营里表现出色,最终在装甲部队来挑兵时成功入选。凭借着阿特拉斯军事教育系统里的各种先进玩意,以及自身的刻苦努力,学员们从平民老百姓到合格的装甲兵只用了一年。卡尔尤斯成绩优异,毕业时授少尉军衔。最终成功入选第502独立重装甲营,成为了一名“犀牛”车长。并在第聂伯河东岸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实战。
航空兵部队那隆隆的轰响已经消散,之前在人们视野中成群结队扫射、轰炸的战斗机、强击机和轰炸机也少了很多。防线上的人们正鸦雀无声地看着四公里外那道缓坡。
榴弹炮、加农炮之前的射击目标,和空军的轰炸目标一直在那道缓坡后方前进。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防线上的人们在紧张和焦急中静静等待着。卡尔尤斯不得不回忆起装甲兵学院里的睡眠学习装置。那玩意会让你在一堂课45分钟的体感时间被拉长到一个星期。他又感受到了那种感觉:在除了一间教室以外什么都没有的世界里连轴转上课,你又不能在睡觉的时候再睡一觉,实在让人抓狂......
“各车组注意,各车组注意!”短促而沉着的声音回荡在耳机中,“敌军出现,准备战斗!”
卡尔尤斯少尉把车长指挥塔旋转枪架上的12.7MM高射机枪转向一旁,架起借来的一副小型炮队镜,凝视着林线外远处缓坡上的动静。
先是陆行舰的桅杆,然后是舰桥等舰上建筑,随后整艘陆行护卫舰都爬上了缓坡。
人们鸦雀无声地看着这艘在空袭里弹痕累累,燃着火焰的战舰。那艘战舰在翻过坡顶,驶下山坡时渐渐偏离方向,最终侧翻在山坡上,像死鱼翻肚皮般露着铁灰色的舰底。
无线电里传来航空兵们的呼叫:“海雌狐呼叫62,海雌狐呼叫62!我们已经消灭了敌军的绝大多数陆行战舰,但敌军陆行突击艇、坦克和步兵还在持续前进!重复,敌军陆行突击艇、坦克和步兵还在前进!据观测,有超过三十艘突击艇......”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