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康曼德说出这么个词,在场的保民军指挥员和参谋们就都得心脏漏跳一拍。
“我们必须明白,整个柏林计划之所以会选择北线作为主攻方向,完全是看中了地形恶劣带给敌人的错觉和心理麻痹。对于行军速度维持在每天20公里,连续一个星期就有后勤崩溃风险的军队来说,长达七百多公里的持续快速行军是不可想象的。这背离了他们的常识,更不是他们的技术条件可以实现的。
“从‘不可能突破的天堑’里突然杀出一支装甲集群,这种超出理解范围的突发状况,将给敌军造成严重的心理冲击,并进一步引发指挥系统混乱。在敌军不知所措时,以装甲部队为先锋,完成以半个乌萨斯为范围的大规模包抄。所以,如何以最快速度前进,粉碎沿路一切抵抗,也就成了关系到整个作战成败的关键。
“从当前战线一路冲到切尔诺伯格的途中,前一百五十公里的路程途径森林、丘陵、溪流、山脉高地等复杂地形,以上过程中需要应对分散在路途中各居民点的大量乌萨斯掩护分队。他们的力量当然非常脆弱,但只要能埋地雷、破坏道路、引发山体滑坡。那就能对脆弱的时间表造成严重打击。
“东方面军当面的敌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可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战役发起后第五天时,帝国方面肯定会意识到第聂伯河东岸的牵制性攻击只是佯攻,北线才是主攻方向。到时如果东方面军还是没有冲出那一百五十公里的地带,在平原上展开,与乌萨斯第一、二集团军实施正面会战,那么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换句话说,前一百五十公里的突破,窗口期只有4天,甚至还要继续缩短!”
保民军指挥员与参谋们面色凝重。被这么一说,大家也开始怀疑起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是否完全可信。
康曼德一敲桌子,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所以,我们特殊顾问小组还有一个补充计划。这个代号为‘贾布瓦’的计划,将有力地打乱敌人两个集团军的部署,为主力的机械化突击争取时间。”(注1)
保民军与国防军指挥员们纷纷正襟坐起。
康曼德说着,向右手边走动几步。那里有着全乌萨斯战局的大幅投影。他本人巨大的影子也已经投影在乌萨斯帝国的腹地。而他的手指在乌萨斯第一集团军与第二集团军之间的一个小点上:“在这里。”
东方面军空军司令员表情甚是惊讶:“塔钦斯卡娅机场?......您是说,夺取一座机场?”(注2)
乌萨斯帝国空中武装力量的建设有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环境:它是先成立战略航空兵,再成立前线航空兵。第一款列装的制式军用飞机不是战斗机,而是一种四发轰炸机:“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最大平飞速度137千米/小时,实用升限4000米,航程540千米,能带6-8挺机枪和最多800kg炸弹。
以保民军的角度看,这玩意只是坨飞行垃圾。可它们的确能牵扯保民军的精力。比方说让歼三需要去搞空中巡逻,需要地面上建设防空力量。这些家伙偶尔偷冷子出来抛点铁炸弹,或者玩航空拍摄侦察。至少比啥用都不顶的双翼战斗机强。
可这玩意在起飞时至少需要300米的滑跑距离,降落还需要更长的距离。它是不能像那些双翼机一样在泥地里滑跑几十米起飞的。为了有效地使用这些飞机。无论是在顿河-第聂伯河战线还是北方战线,帝国军都为其修建了多处拥有硬质跑道的机场。为了应对保民军空袭,这些机场大多有多条跑道,甚至修建了两倍至三倍长度,可以有效保证让飞机运行。
“是的,塔钦斯卡娅机场,那里有两条长达一点二公里的硬质跑道,‘雪怪’正在奔赴那里进行详尽的侦察。这座机场直接坐落在敌第一集团军与第二集团军的接合部中,守卫极其薄弱。目前只有帝国军第55步兵师留守的一个营。我认为敌军决策部门对该地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程度。”
“远离他们的重兵集团,确实是一个失误。”
东方面军司令员摇了摇头感叹道,他似乎对这个胆大妄为的计划有了一点兴趣,但是尽量不表露出来:“可是我军当前并没有组织大规模空降作战的经验,进一步说,没有那个能力。把部队投入到敌后一百七十公里的地方......”
康曼德回答:“所以,这次行动的主力应该是阿特拉斯。至少空中支援、空中运输和先头突击力量由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