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07节(第1页/共5页)

    康曼德突然开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这种现象有那些原因?”

    坐在这里的人们,五十个有四十个是在西北冻原上认识康曼德的。他有这个资格直接插话。

    朱加什维利的头上开始冒汗。但他还是流畅地回答:“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究其原因,根本还是在于哥萨克的自治制度。顿河流域等地事实上是长期由‘哥萨克首领—土匪’组成的政权统治。当地人民习惯于这样的环境,而无视政府,我方的基层政权始终无法巩固。虽然是靠胁迫和武力威逼形成的关系,但由哥萨克地主、富农选举产生的统领、百人长、大尉等所组成的自治机构,长期以来形成传统。相比之下我军反而缺乏‘群众基础’。

    “但这种‘群众基础逆转’并没有那么神奇,是哥萨克头目以地域、同乡、职业或迷信等为纽带,以掠夺我方商队和亲我方乡村为经济诱饵构建‘小共同体’,裹挟贫下中农对抗革命。

    “实际上,顿河流域的群众基础并非无差别地全都这样糟糕。顿河上游北方各区,如霍皮奥尔斯克区、梅德维季河口区等,是十分坚定的红区。早在几百年以前就是这样,上游北方各区的哥萨克既没有肥沃土地,也没有葡萄园,更没有富饶的渔猎之利,在盛行抢劫和盗匪风气的同时也是纯粹的无产阶级,和下游开始富农化的哥萨克不同。

    “而即使是在中下游的偏白区,也有县委存在下来并建立了几百人的游击队,乃至有地方武装发展到三千余人。即便是在最顽固的敌区,仍然有不少支点村、堡垒户。

    “顿河流域经过长期自治,统治者们有着不错的组织和经过历史磨练依然让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的策略,这导致打破红白对立、争取敌区群众变得更难了,这是事实,但我们还没到束手无策的地步。

    “与此同时,顿河流域也的确是我们感到棘手无比的地区,是我们革命开始以来遇上的最大困难。想要彻底粉碎顿河流域的匪特势力和地主民团,必须要顿河流域的敌正规军势力被彻底消灭和驱逐,敌人的地方力量失去依托,然后投入大量部队专注清剿、投入足够多的地方部队和工作队,才能松动瓦解这里的反动堡垒;然而敌人的地方势力又在严重牵扯着我们的兵力,敌人的正规军又在数量上有着很大优势,在技术上开始能对我们造成一定威胁......只凭西方面军的力量,同时完成抵御敌人进攻和解决顿河问题,我们估计是不可能的。

    “我们西方面军的意见是,上策是在得到根据地大力支援的情况下,能够先粉碎和歼灭当面之敌,将战线推出顿河流域,然后腾出手来进行专注清剿;中策是继续维持当前的局面,但凭借物质和技术优势形成较好的交换比,让敌人流血更快更多;下策是撤离顿河流域。”

    朱加什维利讲完,会场陷入了一片寂静。

    在这片寂静中,乌里扬诺夫终于开口:“贸然做出决定是不合适的。这个决定不只是军事,还要考虑到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等等。

    “至于前线到底怎么样,只听一份报告是不够的。所以,康曼德同志——”

    所有人的目光整齐划一地投向角落里旁听的老首长。

    “我任命您为最高统帅部前线代表,在西方面军司令员回程时跟着他去看看,前线的军事形势到底怎么样。”

    PS:后续剧情预告:

    整合运动国防委员会政治工作部通报(转发各军种、各方面军政治部):

    自伟大的革命战争开战以来,我军全体指战员认真贯彻国防委员会战略意图,充分发扬我军优良作风,面对强敌,召之即来,战之能胜,取得了辉煌成果。国防委员会对此予以肯定和表彰。

    在取得辉煌的同时,各部队也陆续出现了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和现象,值得警惕。现通报如下:

    一、参战部队部分战斗人员,甚至指挥员出现了轻敌思想。

    如在第聂伯河战役中,在登陆桥头堡出现了如下情况:四辆老式T-55型坦克在没有命令下达的情况下,面对敌方投入战场的四十辆敌新式“T-70”坦克冲锋,强行发起攻击,造成了严重后果。抛开战果不谈,其中一辆我军坦克共计中弹五十余发,履带断裂,开坦克部队战损之先例。据防守桥头堡的我军指战员表示,该坦克车组在战斗中竟然在无线电频道中公然大叫“我要打十个!”该车所属部队对此提出严厉批评。

    二,思想上出现松懈。

    在罗斯托夫战役中,“基辅”号航空母舰舰载航空兵出动战机攻击敌陆行舰队,某位飞行员出击前居然说出“还搞什么飞机,一轮阿特拉斯远程大炮全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