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7节(第1页/共5页)

    在整合运动紧抓训练凝聚人心提升士气的同时,乌萨斯第四集团军也在紧锣密鼓地调动着。

    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而乌萨斯那永远让人抓狂的烂泥地也开始上冻,变得不再那么阻碍交通。这正是大规模用兵的好时机。

    第四集团军的将领在地方议会与军务会议上陷入了尴尬。别的地方官员、贵族乃至其他集团军将领嘲讽他们时是这样说的:“贵部连对自己负责管辖的帝国领土都无法掌握了吗?”

    于是颜面受挫恼羞成怒的将军们立刻动手准备起围剿西北冻原,调查情况并彻底扫平其中的一切反帝国分子。他们甚至专门腾出了一座军用小型移动城市,作为围剿部队的战役集结地、后勤补给中心和临时驻扎地。

    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察里津”。

    现在,这座城市正静静地屹立在乌萨斯北方的荒原之上。无数面描绘着双头鹰的旗帜在城市与周围的营地中飞扬。随着天色渐暗,照明的灯光和火光逐渐亮起。跳跃的篝火、晃动的人影、伴着手风琴响起的歌声,开始出现在营地中。

    与不少人“灰色牲口”的刻板印象不同。乌萨斯的原型在前工业时代——准确地说,是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一度以精兵强将又人多势众著称。巨大的体量优势使得沙俄拥有了以当时标准而言数量庞大的军队,而且这样的军队还是走精兵路线的,连列兵的服役期都长达二十余年!

    也无怪乎1813年的包岑会战时,某位法军元帅曾经对上级派来催促进攻的传令官如此回答:“给我回去告诉皇帝,我正在面对俄军,要是换成普军,我早就拿下阵地了!”

    而在这边,以武立国的乌萨斯帝国,在军事实力上也名列前茅。各集团军将领都高度重视自己麾下的部队战斗力——这是他们权力的重要来源。

    而正在从全乌萨斯西北向察里津城集结的帝国军部队与分队,则是这些精兵中也数一数二的精锐。即使身处安全的非战区,他们也严格地布置着岗哨和巡逻队。

    一小队乌萨斯士兵沿着小路走来,领头的手里还拿着电筒。纵使离西北冻原还隔着漫长的行军,察里津所在的地区也没有成气候的反帝国势力,他们的警惕性依然很高:人员间距不小,随身携带的手枪和步枪也做好了射击准备。

    愈发稀疏的星光对笼罩大地的黑暗已经无能为力,而手电筒有限的光照也只能让人们看清区区数米内的物体。只是手电筒刚刚扫过的地方突然冒出了一团黑影。

    手电筒再度扫回,士兵们顷刻间举起步枪——然后吓得愣住了。

    这人状物的全身都被哑光的水泥灰色盔甲包裹,高度几乎相当于一人半,宽度更是比盾卫还离谱的两人宽。尤其是他手中那比乌萨斯士兵身高还长的巨大链锯,更是比十万个穿着破衣烂衫扛着破枪烂刀的游击队还恐怖呀!

    还没等他们做出反应,小路侧旁突然传来了闷哑微弱的“砰砰砰”声。短短几秒,那九名乌萨斯巡逻兵竟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紧挨着倒下了,没有一个人来得及鸣枪。

    枪声停,掉在泥里的手电筒也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命,悄无声息的熄灭了……

    憨狗将链锯剑别回腰间的电磁挂点上,转身看向远处的营地。随着难以形容的轻微低鸣从黑暗中响起,在不远处,某种光学立场消失了,显示出原本遮掩着的冰冷陶钢装甲。更多星际战士从黑暗中现身,悄无声息地在他身边疏开警戒队形。

    总共一个星际战士小队。

    星际战士“悄无声息”……听起来很滑稽。他们的动力装甲动辄数百公斤,活动零部件极多,走起路来时声音能给几十米外的敌人预警,以至于星际战士的侦察兵们干脆选择穿戴单纯的甲壳式防护装具。这样的装备怎么可能用来潜行呢?

    还真能。

    这个小队的动作与步调中没有疲惫的喘息,没有通讯器的轻响,没有松散武器和凌乱盔甲的碰撞声。动力装甲的光学迷彩立场技术原型来自阿尔法军团,让他们的身影与暗夜融为一体。

    装甲的尖利棱角都裹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