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上课!
“武装力量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点个国策过了七十天就哗啦一下变出来的。它必须有背后的工业体系乃至整个社会支撑。”
康曼德从粉笔盒里抽出根粉笔,在手中掂着。扫视教室里的学员们。显然大家早就习惯了从他嘴里蹦出不明所以的词汇。
整合运动里那些“文化人”都坐在这里,他们都是之前在武工队里深入冻原时表现优异的人员,现在是部队的政工学员和民事工作表现优秀者。这些人将是未来的政工和行政骨干。
或许会让很多人感到出乎意料,但是,整合运动现在的整体共识里确实包含这个:爱学习。
这点可能是很多人想不到的,但是却实实在在存在,纵然这帮家伙还带着股“泥腿子,瞎胡闹,一身虱子两脚泡”的气息,但是他们其实无比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识匮乏的恶果绝不亚于物质匮乏。现在有了机会,他们一下子就像扑进水里的海绵一样疯狂吸收。
对于这个班而言,其学习内容包括时政热点、哲学理论、科技前沿等,但是最多的还是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塔露拉第一次系统地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谷山脊河流走向,计算坡度,并在地图上标注敌我态势,还是在这里。
现在,塔露拉还是拧着眉头,旁边的阿丽娜听她讲着凯尔希的问题。作为军事干部旁听的爱国者和霜星在最后排默默听着,中间夹着某位老女人。
不过,今天的主角可不是“剧情人物”们。
康曼德清了清嗓子,双手压着讲台说道:“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整合运动以改造泰拉社会为己任。
“然而,把话说得明白些。现在的整合运动,是被人联地外兵团113师‘包养’的。它所获取的绝大部分资源不是来自泰拉社会,而是来自113师。大家虽然不至于觉得我们是在拴狗链子,但也都迫不及待想冲向西北冻原,跟以前认识的乡亲们一起干出些事业。
“而我们这个班的任务,就是向你们提供完整的政工教育,告诉大家‘怎么做’,并在中间回答‘为什么’。”
康曼德说着,已经将几个要点一条一条写在黑板上了。
“整合运动要走群众路线,这我说过不止一次;然而群众不是生来就要跟我们走的,这我也说过不止一次。
“昨天我们讲到,群众工作的基础,是让群众获得看得见的实际利益,并且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些利益去引导和发动群众。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迅速让人民群众获得看得见的实际利益。”
康曼德和他的侦察兵们满西北冻原乱窜,除了收集人口外还有实地考察的任务。人联侦察员、113师的社会历史研究处、西北冻原的本地战友们耗费过无数口水、咖啡、纸张,整合运动的农村政策试行稿才开始成型。
整合运动当前的最大特点当然是紧紧抱着地外兵团这个金手指……不对,金大腿……也不对,只能说是精金制承重柱。除了人力以外,一切资源都相当充沛。所以当前考虑建立的农村基层体系,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吸收尽可能多的农户。
西北冻原像,但不是西伯利亚;也不是华北平原或黄土高原。就像乌萨斯帝国很像但不是沙皇俄国,更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关系;“这片大地”也不是地球。
当前西北冻原上的农村状况,是“大家都一样穷”的小规模村庄公社。沙俄也有村社。但西北冻原的村社不能与沙俄的村社画等号。
沙俄村社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农村废除农奴制后普遍建立起来的。牲畜、农具、住宅、生产物私有,但土地归村社支配,定期在农户中间重新分配土地。地主是村社的“保护人”,负责监督和维护其土地范围内的秩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