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要知道,这些盔甲和盾牌长期使用、缺少高等级维护,而它们的设计思路也相当落后——当前泰拉各国在装甲防护和穿甲力学等学科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理论,也就不会有复合装甲防弹插板这类玩意。这些防护用具单凭材料性能和物理厚度,便达到了如此强大的效果!
就爱国者等乌萨斯老兵的叙述和提供的乌萨斯军队作战手册来看,乌萨斯等泰拉诸国军队里从来不缺外套重甲,手拎大盾之后还能挥舞大剑、巨斧、链锤,高呼着“德玛西亚!”、“为了部落!”、“乌拉!”、“Waaagh!”冲锋乃至上窜下跳跑酷蹦迪的超级猛男和猛妹。当然,这样的逆天人物即使在泰拉亚人里,相对和绝对数量都不是很大。
但是,整合运动第一批次预定建军也才五个步兵团,乌萨斯却有整整八个集团军!哪怕用十个敌人换一个自己战士,这样漂亮的交换比也会让当前的整合运动感到难以承受。敌人用尸体堆出一条路,保护术士冲进在能够确保命中率和施术速度的最佳距离内用各种法术干掉机枪,然后用人海和盾卫一拥而上,这种结果是整合运动不愿看到的。
113师用一年时间武装出“八一军演”时的整个苏联武装力量也轻而易举。但是,支撑整合运动的只是个落后的农业社会,基本没有什么军事教育体系。兵员素养问题也让人联提前造出来的部分“低水平”重武器只能在仓库里吃灰。
既然整合运动只能建立起部分实现骡马化的徒步步兵,只能依赖步兵战斗体系去压倒乌萨斯的海量步枪兵,那就必然要组织起密度、射程和杀伤力都足够强大的步兵火力。那么,结论是很明显的。
“非自动武器可以让让了。”康曼德遗憾地向大栓爱好者们摊手,“步枪起码得是半自动。”
步兵班里的各位一般兵有着与机枪共同组织火力网和掩护机枪组的任务。这种任务是慢射速的手动步枪和射程有限的冲锋枪难以承担的。而且,机枪也不能是自动步枪安装重枪管和大容量供弹具的班用机枪凑合,用弹链供弹的通用机枪必然要配属到步兵班里。
最后,骡马化运输使得步兵连队中的迫击炮、火箭筒、榴弹发射器和无后坐力炮等轻便炮的数量和携弹量都较为有限。所以必须让步枪也有一定的反盾卫能力。
进一步细化要求,那就是:自动化、火力持续性好、射程远、弹药威力较大、精度较好、故障率低、重量适中便于徒步携带移动。问题于是变成了众多半自动和自动步枪N选一。
整合运动军事干部和人联教官们身为部队代表(甲方),立刻细化具体出了几点要求:
能适应当前西北冻原的极端低温,耐粉尘、抗进水:进去一两源石末或雪粉尘,泥巴在枪上结冰,拉动枪栓照样哒哒哒;又要求在未来面对其他可能的恶劣环境时也能保证可靠;
要求耐粗暴使用,砸门怼墙扔地上,基本不影响使用性能;又要求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易于修理以便降低维护压力,要容易到能让受过初等教育的人蒙着眼睛能完全拆解和完全组装的程度;
要求它轻便,以降低征兵条件里的体力要求,又要求机械动作绝对可靠,在低维护甚至不维护的前提下故障概率低到可以接受了。这已经是让过步的,要拿着它去玩命的用户们其实不想接受任何故障概率;
要求它保险可靠,以免发生事故,又要求它的保险容易移除,以免不能快速反应;
要求它全长短便于携行,又要求它枪管长保证弹道性能和侵彻力;
要求……
大家看不见带着头盔的星际战士技术军士们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