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了东方文明,他们的学者具备了更高的素质和才能,所以他们的眼里,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社会。
那么将中国与欧洲的封建时代和印度的农业时代做对比才公平,这样一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就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在当时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打开了平民进入上层社会,并且参与国家管理的途径,这是西方现代政治制度未出现之前都没有的。
对待东方古国的热爱和学习风波,最后被法国人所引导,成为西方各国的贵族现象,精英们用着东方古国的商品,讨论着东方古国的一切,成为了上流社会的标志。
一直到清朝中后期,人们发现这个国度的百姓很麻木和愚昧,并没有前人说的那样好。
加上德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崛起,高度的自信心,以及对抗法国思想等方式,国内掀起了反对中国先进说属于其中的一种,又清朝对英战争中,别说国与国,甚至远不如美洲土著和非洲部落的对英战绩,令世界不可思议,彻底揭开了真面目,也彻底改变了西方的学术界。
世界是变化的,文明也是变化的。并不是一条直线,也不会永不倒退。
茶馆提供报纸。
台上有名说书的先生,讲着《三国演义》。
能来茶馆的客人,至少一半以上识字,他们本可以自己读《三国演义》,但是人们仍然喜欢来茶馆,除了说书先生讲的口若悬河,极其的精彩外,还有不少的旁听者,他们可以交流。
交流,是人的需求。
长期不与外交流,会逐渐的僵化,小到个体,大到群体,则会出现退化。
因此那么很多人看过几遍三国演义,并不妨碍他们在茶馆里,仍然听得津津有味。
“下回再见分晓。”
说书先生留了个悬念,台下的客人们意犹未尽,等说书先生收拾好东西,会来到台下,遇到热情的客人,会主动留下来与对方喝酒。
除了台上的真功夫,台下也少不了下力气,这样说书先生才能得到更多的赏钱。
“说起个笑谈。”
“前些时日啊,有名国子监的学生,捡到了一个盒子,打开一看,竟然像人参,那国子监的国子也胆子大,自己吃了一口。”
“怎么样了?”人们好奇的问道。
“睡了十几个时辰啊,差点吓死他的同窗们了。”
“人参大补。”
有人解释道。
那人摇了摇头,笑道:“后来大夫看了,说不是人参,是商陆,也是那国子命大,要是多吃两口,恐怕醒不来了。”
“商陆是什么?”
“神农尝百草的最后一味药,又名断肠草,也是商陆。”
“呀,那真是命大。”
茶馆里的人们讨论五湖四海,又说起了高丽的事情,大明又要打仗了,茶馆里的客人们,讨论战争不但没有畏惧,反而充满了兴致。
人们习惯了战争,因为大明的战无不胜,还有他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甚至有人拍着桌子叫嚣,“敢与咱大明作对的,都得死。”
众人点点头,认可这句话。
“高丽的问题,渤尼都司的问题,以及吕宋的问题,还有商人们的问题,看起来不相及,其实是相关的,必须当做一个总体看待。”
文华殿内。
朱高炽不支持动武。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战争并不是目的。
无论在北平布局工业化,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京城的竞争,朱高炽并没有把战争当做第一手段,一直到今日,战争也不是朱高炽的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案。
“我不怕兴兵,战争并不是坏事,可是呢,能不用的情况下,有更好的方法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