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正文 第629章 高丽残酷老爷在大明待人和睦

正文 第629章 高丽残酷老爷在大明待人和睦(第2页/共2页)


    钱不值钱,钱背后的支撑才是一切。

    徐宁懂这个道理,太子殿下在北平就已经提出了这个理论,二十年来,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可正如太子殿下所言,万事有度啊。

    徐宁不认为大明当下,有这样的能力。

    特别是在西部不稳,南洋也有不稳的环境下,甚至倭国仍然小小规模的战争,虽然在大明的插手下,目前没有扩大的态势。

    国家太大了。

    每每动兵,牵扯太多。

    是啊。

    钱从哪里来。

    朱高炽望向了案台上一份呆着的报告。

    报告里阐述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虽然文字描述的不同,可是却与后世的国内学者提出的不谋而合,有些共通之处。

    ——

    洪武二十五年。

    朱高炽在北平喊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这并不是一个口号。

    什么叫以人为本呢。

    尊重老百姓。

    不把老百姓当草芥。

    草芥是什么意思呢,草芥指路边干枯的小草,枯草的一段,古人用来比喻不足珍惜的无价值的东西,可以随意的踩踏和抛弃。

    永乐九年。

    二十年的时光眨眼而过,

    乡里的社学,县学已经放暑假。

    年少的学生们,回到了老家,农忙时节,孩子们辛苦的在田地里干活。

    夏日炎炎。

    北方大地上的农业机器已经普及,除了部分的仍然守着家里田亩的小户之外,他们还在使用传统的农耕方式,无法具备使用农机的经济条件。

    南方的大地上,同样在兴起农业机器,可是因为种植环境的区别,大部分的地方上,也仍然使用人力,不过呢,大型镰刀的农具的价格,让不少的农户可以承担。

    才半个月的时间,孩子们晒黑了,掉了几层皮。

    不过呢。

    每家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今年是个丰年啊。

    各所工人子弟学校。

    学校的牌坊上,张贴了方框的图案,每块方框上,写了班级的名称,师生们挤满了周边,寻找自己班级的名字,看看安排在哪个地方。

    参与社会活动不是口号。

    读书不是享乐。

    学校有自己的农业机器,从库房里拿出来,分发到班级,保证人人都有。

    小小的镰刀。

    放在二十年前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不但价格低廉,而且老百姓们也用得起了,各家农机厂生产量的提升,已经是日常之用。

    很多百姓家甚至不会舍不得分丢弃,两三年会换新的。

    新的农具不但更顺手,使用起来也轻松些。

    每个班级在教谕的带领下,乘坐公车离开城市,然后踏在郊区的土地上,去往联络好的卫所,与军户伯伯们一起劳作。

    孩子们叫苦连天。

    农活是很辛苦的。

    可是呢,参与劳动是学校的必修课。

    从县学就开始的活动,是稳定不变的一课。

    北方有些地区的学生们,兴致勃勃的在军户们的指导下使用农业机器。

    特别是推镰车。

    推镰车有一定的危险,军户们可不敢放手给孩子们使用。

    教谕们在现场教育孩子们。

    书本上的那些机器,实物是这样的,军户们又是如何使用的。

    对学校和先生的尊重,中国人刻在骨子里,哪怕是近代战乱时期,有志向的军阀,也会在自己的地盘内,尊重先生,大肆修建学校,例如山西。

    不修葺衙门,而是翻新学校,这个传统流传了上千年。

    明朝多贪的贪官,当他回到家乡后,

    参与了整整一个月的劳动后,学生们才会返回学校,然后各回各家,渡过自己剩余的暑假。

    多半的工人家庭是双职工。

    孩子们恢复了体力后,三五成群的在城里玩疯了。

    楼房里。

    说着蹩脚大明话的男主人,热情的与邻居们打了招呼,傍晚的时分,巷子里不知道是谁,把自己的竹床摆放在墙角。

    大树的余荫下,街坊聚集在此。

    左边是男人们下棋,打牌,喝茶闲聊的地方,右边是妇人们扇扇子讨论自家孩子的地方。

    有闯入妇人群的男子,会被那些说起下流话来,比男人还要粗鲁的妇人们打败。

    人们聊着下三路。

    孩子们追着萤火虫,蜻蜓,女孩子们插,抓布袋,跳房子的游戏。

    红色的夕阳,为这方世界提供光明。

    那位男主人极力的融入邻居们中。

    “你们高丽听说要内附?”

    “不知道啊。”

    男主人不愿意谈此类的话题。

    北王死了,北王的长子承袭了王位,的确有这方面的传闻,不过呢,高丽国王与高丽南王不太愿意,具体的情况,男主人也不知道。

    他带着一家人搬来大明已经半年,国内很多消息已经落后。

    自家的土地卖给了大明的商人,半放弃了自家在高丽两班阶层的身份。

    所以他不缺钱。

    邻居们只知道新邻居很有钱,也去此人家里做过客,他家的物件很奢靡,但不知道此人是高丽的勋臣,隐隐推论对方不是普通人。

    晚上。

    男主人叫来自己的孩子。

    他有五个儿子,闺女已经嫁人。

    长子留在高丽做官,二子年纪轻轻的病逝,留下了孤儿寡母,也被他带来了大明,三子夭折了,四子加入了大明人在高丽办立的商行,幼子才九岁。

    “我已经为你办好了章程,你下个月可以入学。”

    男主人严肃的说道,没有在外面的随和。

    孩子很怕父亲。

    男主人交代了一些事。

    他这样的身份,想要让自家子弟入学不容易。

    好不容易与邻居们维持好了关系,获得了联保,这是入学的一项条件,以前高丽的时候,他不是这样的,当地的百姓怕他如虎。

    为了方便管理自家奴隶和佃户们,被他用来杀鸡儆猴,直接沾染的人命至少一个巴掌。

    大明建国时,朱元璋下旨取消了奴隶,但是留了一道口子,指定开国的高级贵族和藩王,以及王室可以使用奴隶,其余的人不允许使用。

    隔壁的高丽没有取消。

    所以高丽国内有大量的奴隶和隐户。

    如果当地的老百姓看到,他们头上的老爷,在大明如此的和蔼,恐怕会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