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正文 第590章 宗藩天下

正文 第590章 宗藩天下(第2页/共5页)

   “你说说看。”

    朱棣好奇的问道。

    “帖木儿汗国太大了,就算打败了对方,也很难直接治理,不如利用这些人。”

    金忠根据朱能打下的局面,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我们的作战计划,是首先拿下撒马尔罕,也就是帖木儿的老家,也是帖木儿汗国最稳定的地区,断了帖木儿的根基。”

    “然后大军一路向西,止步于布哈拉,坐等帖木儿大军,以逸待劳,首先力求消灭帖木儿和他的主力军队,最后图谋土地。”

    “陛下请看。”

    金忠指向舆图上,撒马尔罕南部千里之外的喀布尔、白沙瓦地区,说道:“这些地方,可以诱惑哈实哈儿各地的首领去攻打,打下来的土地给他们治理,封他们为当地的国王,归属于大明藩国。”

    “约定向大明的税赋,以及其余方面的要求,大明则给予他们保护。”

    朱棣沉吟。

    金忠的想法的确不错。

    大明最大的短板是人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北平行省和应天府,以及浙江行省,乃至金州地区,上海县,广东沿岸地区,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人力缺口。

    特别是铁道以及大基建的工程计划,围产兴起的产业链,犹如无底洞般的吸收人力。

    南下仍然是朝廷的主流想法。

    利字当头而已。

    那么如何真正的治理中亚,乃至西亚,成为了战争之外的最大难题。

    宗藩体系。

    认可当地的国王们,让他们尊大明为宗主国,归服王化,学习儒家,受文明教化,稳定地方,互相通商,通过移民来加强大明的影响力。

    二十年后,又会是别样的光景。

    反之。

    就算打败了帖木儿,大明需要迁移多少人口,才能真正的治理地方。

    想要恢复亦力把里的生产,都需要要移民上百万人口,何况偌大的中亚与西亚,难道从国内移民千万人口?大明当下暂时付不出这样的代价。

    “成立都护府,承认当地国王,分封为大明藩国。”

    朱棣采纳了金忠的意见。

    十年二十年后在中亚西亚的治理,就是老大朱高炽的责任,现在的自己负责打下来,并且加强大明的影响力,为未来提供条件。

    既然如此,其余人也无话可说。

    人少有人少的好处。

    最后。

    朱能抽掉五千精锐的精锐,包括各队的伍长,王大炳也在其中,一人三马,备齐物资和军火,保障半个月的用度,亲自带领急行军。

    图噜噶尔特山口。

    普通的一天,牧民们突然看到了一支骑兵,打着明军的旗号,一路秋毫不犯,只扑哈实哈儿。

    没有人会想到,有大军会翻越天山。

    忽歹达也没有想到。

    示警的号角声响起,忽歹达匆忙的组织了本部才千余的青壮,和自己的儿子们骑上战马开始与陌生的敌人作战,这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军队,浑身的精良,一看就不是庸辈。

    牧民们拉弓射箭。

    对方士兵身上穿戴甲胄,游牧弓的杀伤力不够,除非是专门的重弓手。

    “砰砰碰。”

    自生三眼火铳,一连三发。

    新的研究的连发枪,目前技术上并不成熟,许多工艺达不到要求,所以并没有推行,还在研究之中,至少要等弹簧的技术过关,以及生产力的大进步才能实现。

    如此密集的火力,立刻倒下了诸多的牧民骑手。

    然后对方又扔出了一连窜的“石头”,然后爆发出了火花,惊天动地的声音,吓的牧民们剩下的马匹失去了控制,反观明军身下的战马却没有受到影响。

    除了最开始的拉弓射击,几个回合下来,忽歹达一方完全没有了还手的能力,处于被动挨打的一方。

    马术上明军也不弱。

    常年的战术训练,反而配合默契。

    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朱能就结束了战斗,包括追歼溃逃的敌军。

    “你就是忽歹达?”

    明军士兵抓住了一名首领,送到了朱能面前,听到朱能询问,那人却一言不发,只是低着头。

    “哼。”

    朱能没有在意,让士兵们拉出去辨认。

    这场战争来的太快。

    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忽歹达被灭了,听到消息的人,每个首领都满脸的不可思议,忽歹达家族能在控制东察合台汗国的西南部,手里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被打败不算什么,可是败得如此干净利落,却无法让人想通,到底是谁啊?我们该该怎么办?”

    报仇?

    谁愿意为忽歹达去报仇。

    忽歹达又不是他们的老子。

    谁拳头大谁老大而已。

    更何况对方如此厉害,疯了才会去报仇,如何自保,要么要带着部落迁移逃遁,才是主流的想法,每个部落首领都在商议。

    “难道对方是天兵天将不成?”

    “很有可能。”

    “他们突然的出现,又如此的厉害。”

    “果然是天兵天将。”

    收到了使者的通传,其余的首领们才知道,竟然是大明的军队。

    这不是天兵天将是什么。

    众人不在商议,大家本来是受封大明的土官,不过忽歹达不识趣,他不去,众人也不敢去,毕竟大明离的运,而忽歹达离的近。

    如今大明的军队来了,就在众人的身边,而忽歹达又被明军灭了,那老大自然就是大明了。

    朱能在交趾呆过两年。

    虽然交趾和哈实哈儿情况不一样,倒也有许多借鉴之处。

    所以朱能不光会打仗,还会安抚和拉拢地方。

    消灭了忽歹达就是最大的立威。

    而大明又在此地有法统。

    名器都有。

    所以朱能召集了首领们,来的会被热情接待,不来的就是敌人。

    多数的首领只能硬着头皮前来。

    “忽歹达对皇帝陛下不敬,威逼尔等不去觐见皇帝陛下,犯了大逆不道治罪,因此兴兵伐之,尔等当引以为戒,内心保持恭敬。”

    朱能不讲客气。

    这样的地方,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众人的确很服气。

    既然服气,各人就乖乖的前往阿里玛图。

    对于那些没有来的首领,朱能不讲儒家的那一套,直接兴兵讨伐,得到的物资和人口,分了一部分给当地的部落,立马获得了支持。

    许多的部落主动加入,随着朱能荡平一切。

    朱能也很大方。

    所有的人口他一个不要,全部分给了跟随他打仗的部落,缴获的物资也是五五开,朱能只需要军队的补给,不贪图其他的利益。

    这般大方的将军,谁又不爱他呢。

    人们亲切的称呼朱能为天将军。

    短短的两三个月,朱能领着数千兵作战千里,手里的人马却越打越多,剿灭了所有不服的部落,越来越多的首领前去拜见朱棣。

    ——

    先锋大将王真已经抵达俺的干,在俺的干为大本营的到来打下根基。

    各部的物资和军队,也在源源不断开赴俺的干。

    阿拉木图将会成为内地物资运输到前线的中转站,而俺的干则会成为西征大军的粮草大本营。

    金忠月余未见朱棣,亲自押送物资前来禀告诸事。

    一路上热闹非凡。

    亦力把里许久没有这么繁华过了,仔细算来,还要在千年前的唐朝时期,亦力把里各地和大唐贸易,经济兴盛,人口富足,才有如此的景象。

    那时候的亦力把里国家虽然也多,但各自并不兴讨伐,不像如今你方唱罢我登场。

    “稳定才是一切啊。”

    金忠感叹道。

    只有具备了稳定,才能发展生产,有了生产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促进商业的兴盛,最终带来社会的富裕和文明。

    还有朱高炽的亲笔信。

    信中告诉朱棣由他决定打不打,朱棣忍不住笑了笑,他早就打了,还需要儿子来教他不成,朱能的捷报也已经接连传来。

    要是等儿子的主意再来做出决定,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说起朱能,朱棣忍不住笑骂道:“这家伙做事,越来越特立独行。”

    如此的作战方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朱能是蒙古人呢,不过就算如此,总算还是比较文明,没有兴屠戮。

    “也算是以战养战,不过呢,朱能总兵也没有把事情做绝。”

    金忠跟着笑道。

    朱能的战事,为大军开了个好头。

    后方的物资稳定,也让大军放心,一切看起来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既然朱能总兵收拢了那么多人,浪费了也很可惜,但是跟随我们作战的话,我们还要承担物资,又得不偿失,臣有个提议。”

    “你说说看。”

    朱棣好奇的问道。

    “帖木儿汗国太大了,就算打败了对方,也很难直接治理,不如利用这些人。”

    金忠根据朱能打下的局面,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我们的作战计划,是首先拿下撒马尔罕,也就是帖木儿的老家,也是帖木儿汗国最稳定的地区,断了帖木儿的根基。”

    “然后大军一路向西,止步于布哈拉,坐等帖木儿大军,以逸待劳,首先力求消灭帖木儿和他的主力军队,最后图谋土地。”

    “陛下请看。”

    金忠指向舆图上,撒马尔罕南部千里之外的喀布尔、白沙瓦地区,说道:“这些地方,可以诱惑哈实哈儿各地的首领去攻打,打下来的土地给他们治理,封他们为当地的国王,归属于大明藩国。”

    “约定向大明的税赋,以及其余方面的要求,大明则给予他们保护。”

    朱棣沉吟。

    金忠的想法的确不错。

    大明最大的短板是人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北平行省和应天府,以及浙江行省,乃至金州地区,上海县,广东沿岸地区,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人力缺口。

    特别是铁道以及大基建的工程计划,围产兴起的产业链,犹如无底洞般的吸收人力。

    南下仍然是朝廷的主流想法。

    利字当头而已。

    那么如何真正的治理中亚,乃至西亚,成为了战争之外的最大难题。

    宗藩体系。

    认可当地的国王们,让他们尊大明为宗主国,归服王化,学习儒家,受文明教化,稳定地方,互相通商,通过移民来加强大明的影响力。

    二十年后,又会是别样的光景。

    反之。

    就算打败了帖木儿,大明需要迁移多少人口,才能真正的治理地方。

    想要恢复亦力把里的生产,都需要要移民上百万人口,何况偌大的中亚与西亚,难道从国内移民千万人口?大明当下暂时付不出这样的代价。

    “成立都护府,承认当地国王,分封为大明藩国。”

    朱棣采纳了金忠的意见。

    十年二十年后在中亚西亚的治理,就是老大朱高炽的责任,现在的自己负责打下来,并且加强大明的影响力,为未来提供条件。

    既然如此,其余人也无话可说。

    人少有人少的好处。

    最后。

    朱能抽掉五千精锐的精锐,包括各队的伍长,王大炳也在其中,一人三马,备齐物资和军火,保障半个月的用度,亲自带领急行军。

    图噜噶尔特山口。

    普通的一天,牧民们突然看到了一支骑兵,打着明军的旗号,一路秋毫不犯,只扑哈实哈儿。

    没有人会想到,有大军会翻越天山。

    忽歹达也没有想到。

    示警的号角声响起,忽歹达匆忙的组织了本部才千余的青壮,和自己的儿子们骑上战马开始与陌生的敌人作战,这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军队,浑身的精良,一看就不是庸辈。

    牧民们拉弓射箭。

    对方士兵身上穿戴甲胄,游牧弓的杀伤力不够,除非是专门的重弓手。

    “砰砰碰。”

    自生三眼火铳,一连三发。

    新的研究的连发枪,目前技术上并不成熟,许多工艺达不到要求,所以并没有推行,还在研究之中,至少要等弹簧的技术过关,以及生产力的大进步才能实现。

    如此密集的火力,立刻倒下了诸多的牧民骑手。

    然后对方又扔出了一连窜的“石头”,然后爆发出了火花,惊天动地的声音,吓的牧民们剩下的马匹失去了控制,反观明军身下的战马却没有受到影响。

    除了最开始的拉弓射击,几个回合下来,忽歹达一方完全没有了还手的能力,处于被动挨打的一方。

    马术上明军也不弱。

    常年的战术训练,反而配合默契。

    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朱能就结束了战斗,包括追歼溃逃的敌军。

    “你就是忽歹达?”

    明军士兵抓住了一名首领,送到了朱能面前,听到朱能询问,那人却一言不发,只是低着头。

    “哼。”

    朱能没有在意,让士兵们拉出去辨认。

    这场战争来的太快。

    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忽歹达被灭了,听到消息的人,每个首领都满脸的不可思议,忽歹达家族能在控制东察合台汗国的西南部,手里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被打败不算什么,可是败得如此干净利落,却无法让人想通,到底是谁啊?我们该该怎么办?”

    报仇?

    谁愿意为忽歹达去报仇。

    忽歹达又不是他们的老子。

    谁拳头大谁老大而已。

    更何况对方如此厉害,疯了才会去报仇,如何自保,要么要带着部落迁移逃遁,才是主流的想法,每个部落首领都在商议。

    “难道对方是天兵天将不成?”

    “很有可能。”

    “他们突然的出现,又如此的厉害。”

    “果然是天兵天将。”

    收到了使者的通传,其余的首领们才知道,竟然是大明的军队。

    这不是天兵天将是什么。

    众人不在商议,大家本来是受封大明的土官,不过忽歹达不识趣,他不去,众人也不敢去,毕竟大明离的运,而忽歹达离的近。

    如今大明的军队来了,就在众人的身边,而忽歹达又被明军灭了,那老大自然就是大明了。

    朱能在交趾呆过两年。

    虽然交趾和哈实哈儿情况不一样,倒也有许多借鉴之处。

    所以朱能不光会打仗,还会安抚和拉拢地方。

    消灭了忽歹达就是最大的立威。

    而大明又在此地有法统。

    名器都有。

    所以朱能召集了首领们,来的会被热情接待,不来的就是敌人。

    多数的首领只能硬着头皮前来。

    “忽歹达对皇帝陛下不敬,威逼尔等不去觐见皇帝陛下,犯了大逆不道治罪,因此兴兵伐之,尔等当引以为戒,内心保持恭敬。”

    朱能不讲客气。

    这样的地方,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众人的确很服气。

    既然服气,各人就乖乖的前往阿里玛图。

    对于那些没有来的首领,朱能不讲儒家的那一套,直接兴兵讨伐,得到的物资和人口,分了一部分给当地的部落,立马获得了支持。

    许多的部落主动加入,随着朱能荡平一切。

    朱能也很大方。

    所有的人口他一个不要,全部分给了跟随他打仗的部落,缴获的物资也是五五开,朱能只需要军队的补给,不贪图其他的利益。

    这般大方的将军,谁又不爱他呢。

    人们亲切的称呼朱能为天将军。

    短短的两三个月,朱能领着数千兵作战千里,手里的人马却越打越多,剿灭了所有不服的部落,越来越多的首领前去拜见朱棣。

    ——

    先锋大将王真已经抵达俺的干,在俺的干为大本营的到来打下根基。

    各部的物资和军队,也在源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