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全嘴巴张了张,最后闭上了嘴巴。
大明怪得很。
圣人早就下旨太子监国,太子呢,常年出征,国事又交给皇太孙殿下治理,哪怕太子归京后,却也没有收回治国的权利。
可谓是历史上的美谈。
历来皇家之凶险,父子残杀,唯独本朝没有。
张全和朱高炽从小一起长大,加上朱高炽为人随和,当年在北平的时候,两人逛遍了北平。
“你想说什么就说,吞吞吐吐的做什么。”朱高炽直接说道。
张全左右看了看,然后才说道:“少爷你儿女双全,看上去也都是健康好养活的,可要是以后的子嗣出现了问题怎么办。”
这话也就是张全敢说了。
张全的担忧也不是凭空而来。
自己现在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郭彩莲肚子里的孩子,还不知道是男是女。
虽然医学上有了发展,可也算不上划时代的进步。
吃饱肚子,身体营养跟上,劳逸结合,生的孩子才健康,不容易夭折,可总有概率的存在,虽然有生产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也无法避免。
“真要是儿子不行的那天,女儿也能当。”
朱高炽笑道。
张全目瞪口呆,这像什么话。
“未来的事,就交给未来去操心吧,我们做好当下。”朱高炽话题一转,避开了这个话题。
女性和男性,不光是生理结构不同,心理结构也是不同的。
上辈子和妻子恩爱了半生,路上虽遇到过风雨,可两人齐心协力,互相包容和体谅,一路前行至今,朱高炽对女性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百年后。
大明发展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和文明,是后人自己选择的时代了。
当这一代的宦官老去后。
皇族都不再使用奴仆,各勋贵又有什么资格使用奴仆。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发展。
正如万历时期,已经不想要太监了,可是随着国家经济的破产,百姓们无以为生,导致京城满是自行阉割的穷人,不收反而是让他们饿死在街头。
同样。
当百姓们富裕了,有谁会去别家当奴仆去呢,相反,老百姓们吃不饱肚子,再好的规矩也只能沦为虚设,毕竟人要吃饭。
后世九十年代的沿海地区,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全月无休,得到的工资才够吃饭而已,可仍然有大把的农民工等候在厂门口。
二十年后。
大把的人嫌弃待遇和工资差了,宁愿待业也不愿意去挣钱。
区别是什么?
无非就是因为人们富裕了而已。
真像九十年代吃不饱饭的时候,同样会硬着头皮去抢工作,再差的工作也有人抢着干。
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
朱棣过了几日,发现自己的武英殿变了,找人询问一番,才知道武英殿和文华殿的变革,倒也没有说什么。
老大改动的事情太多了。
大事小事。
有些事会通告,有些事他自己就拿定了主意。
换做有的父亲,可能会内心不满,不过朱棣倒不是很在意,就是觉得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出力还越来越多,京营的事就让他忙了很久。
“京营大致上没有了问题。”
朱棣告诉朱高炽。
京营有十五万大军,散布在京城以及应天府一带,是拱卫京师的防线,既要防备外头的武将,又要防备内部的武将。
“父王怎么改的?”
“耿炳文和宋晟是你皇爷爷的人,葛炳文是唯一的开国功臣了,不能怠慢了他,宋晟老将军又坐镇西北多年,对大明有大功。”
“因此京营名义上,归属于他二人节制。”
“下面则有丘福带领一万豕勇军,王聪带领一万忠勇军,另有陈珪,郑享,徐忠,张信,郭亮,徐理,平安等将领分管京营。”
“平安?”
“他是你皇爷爷的义子。”<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