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走后,卫良没有急着离开雒阳。
因为他忽然想起来了一个屯田更适合的人。
那就是当年被曹操派到东阿治理地方的枣祉。
东汉末年的战乱,导致全国各地都是苍生离乱,田园荒芜。
因此枣祉就开始俯首农桑,一心一意地搞农业生产。
在枣祉的努力下,东阿不光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甚至还能有富裕。
当曹操失去荆州时,是枣祉提供的粮食让曹操恢复了元气,也是枣祉重新修建的东阿城,挡住了吕布的进攻,为曹操的反攻提供了基础。
他连忙找来了荀攸。
“公达,听说你是颍川人?”
荀攸这时还在雒阳,做职务交接。
正好也要回一趟颍川老家,将家室接到河东。
“是的,主公,我是颍川颍阴人。”
荀攸点点头表示肯定,“不知主公问起这个,是为何事?”
“你有没有听说过颍川阳翟的枣祗?”
荀攸寻思了半天,也没有听说过枣祗。
“主公,我不曾听闻枣祗。”
“你这次回去,可有时间帮我办一件事儿?”
荀攸好奇的问道:“主公是要我去颍川阳翟找名叫枣祗之人?”
卫良点点头,把屯田出现的问题,告诉了荀攸,然后又把刚才陈登拒绝自己的事儿,说了出来。
荀攸听完,微微一笑。
卫良见荀攸的表情有些奇怪,便问道:“公达,这有什么问题吗?”
“回主公,陈登此人,学识渊博,是个实干派,且少年时代就有扶世济民之志。只不过,他的父亲陈珪,不喜欢他对司农感兴趣。”
说到这里,荀攸就没有往下说了。
卫良恍然。
怪不得自己一提到让他陪自己回去屯田,他就走了。
原来问题出在他父亲那里。
卫良接着问道:“那他父亲现在,在哪?”
“徐州下邳。”
“公达,你家离下邳远吗?”
卫良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如果不远的话,能不能去一趟他家,如果可以的话,也把陈登拉来。我们这次的屯田,没有个专业人士帮忙,可能很难养活这么多兵啊!”
荀攸笑道:“主公,陈登这件事哪有这么麻烦。想让陈登去屯田,不
需要找他的父亲。”
卫良有些低落的情绪,立马精神起来,“哦?公达有办法?”
荀攸淡然道:“自然是有方法的。”
“快,公达与我说说。”
……
雒阳的太学学府。
陈登回到了学府,但是他脑子里,一直在回想着卫良的话。
屯田,大展宏图,呵呵。
如果屯田能大展宏图的话。
自己的老爹陈珪怎么会不让自己学农。
想到这里,他笑着摇摇头,怎么自己还在想这个事儿?
他刚走过太学堂,太学助教孔融就在一众学子们在谈论三日后的春游,去哪里的问题。
其中一人说道:“我觉得去走水路去徐州,途径下邳,曲阳,直达海西,不仅能够看两岸风景,还能去看海。”
另一人调侃道:“就你这么游法,不去个四五个月你都回不来。”
“顺水而下,等你到海西的时候,就要花一个半月。回程而归,是逆水而上,每个三个月你都回不来。春游春游,不是秋游。”
&nb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