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下,若是能再添一人,就相当于是又有一条道路,陈列在了求学的散士与学子面前。
对于这个时代的求学者而言,最为珍贵的,就是前路与知识!
是以,没有人会将其当做儿戏!
方才季秋走过的林地之中,那些本来激烈争辩,或是诵读经的学士们,声音戛然而止。
随后不约而同,都将目光望向了争鸣堂的方向。
“又有外界的先生,要入稷下讲学了!”
“这次,是哪家的先生?”
有人眸泛异彩,猜测了起来。
“儒、墨、法、纵横?亦或者是其他百家的大宗师?”
“只是不知道,是哪位有名的大家当面!”
有人放下了竹简,面上隐有意动。
“上一次争鸣堂论道,还是五年前的儒脉荀子,以人定胜天之说,博得了满堂喝彩,开辟了荀学流派!”
“就是不知道,这位先生又是何方神圣,能提出何等见解?”
“诸兄,何不同去,一观争鸣之盛景?”
“须知道,这可是几年都不一定发生的大事!”
有人兴奋的起身,当下就要踱步而去,呼朋唤友了起来。
诸如此景。
偌大稷下学宫,皆是如此!
这便是,那名为争鸣的露天广场,为何席位如此之多的原因所在了。
争鸣讲道,既是开一流派,只单诸子认同,又有何意义?
每一名走在知识与超凡道路上的学者,都应该勇敢的定下属于自己的判断。
贤者与宗师们的学说,也是有着一大堆的拥护者的。
而他们讲学的意义,就是为了后进的人族,能够走在由得他们开辟好的前路之上,走的更加顺畅。
这些学说与道路,哪怕最开始并不完善,但一代又一代的不停积累之下。
终将也会在未来的某一日,成为真正的通天大道,自此一片坦途!
这,便是诸子百家,稷下学宫存在的意义。
为凡民与人族,踏出前路!
一时间,各家学士闻讯赶来!
稷下学宫求学的百家学者,来来去去,去去来来,大概拢共约有近两千人。
这一下,几乎将整座学宫,都给惊动到了。
至于站在这学宫顶点的诸子。
也都收到了争鸣的讯息。
...
儒家,讲经堂中。
近十年来,声名最盛,被誉为继夫子与孟轲之后,脉最为有望封得圣名的荀况,放下了手中的竹卷。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