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魏逆 > 正文 第355章 帝寝疾

正文 第355章 帝寝疾(第1页/共2页)

    司马昭的郁闷,在于他发现自己之所以能招揽到甘兴,并非是依靠着个人魅力,而是甘兴出于畏惧司马家的权势,不得不选择低头就范。

    所以,他想证明自己的心思也落空了。

    在给兄长司马师说起此事时,他很自责的声称自己没有听进去兄长的劝说,心有汲汲而不自知,以致最终还是落了以权势逼人的窠臼。

    无论语气还是神态,都不乏有些失落。

    司马师没有宽慰他,只是默默的看着他片刻后,才如此作问道,“甘兴影从后,子上将薄之否?”

    “自然不会。”

    复问之:“子上若有所遣,甘兴愿不吝死否?”

    “必不吝也。”

    “如此,子上何憾之有。”

    司马昭哑然。

    他终于发现自己与兄长的最大差距是什么了。

    不是才情,也非世故。

    而是那种过往不念、坦然接受现在并且时刻着眼未来的深远旷达。

    譬如司马师在方才两句简短的问话之中,就让他明白了一个看待事情的视角: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不需要追求过程的完美。因为只要保障了结果,便能有机会将过程弥补到完美。

    暮冬十二月末,天子曹叡寝疾。

    天子曹叡这些年虽然放浪形骸,但几乎没有染疾的时候,故而此番生病后,不仅久久没有好转的迹象,反而愈来愈重了。

    太医署的所有医者也都相继诊断过了,也皆束手无策。

    因为天子的病都不能算是病,而是犹如七八十岁的老人那般身体的底蕴消耗殆尽了,是很“正常”的老死

    那位自称是登女、被天子供养在宫禁中的淮南农妇,先前施水人饮可治病、洗疮可愈合的神术,用在曹叡身上也完全没有效果,遂被赐死了。

    求医,药石罔效;求鬼神,毫不灵验。

    双重打击之下,天子曹叡自个都有了觉悟。

    是故,他做了两件事。

    其一者,是册立郭妃为皇后,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谷。

    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之主亦不能久虚。按常理来说,册立皇后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天子寝疾不豫这个前提下,谁都知道是为了什么。

    另一者,则是他让人将自己抬去了嘉福殿住着。

    自周公定礼乐以来,士以上都有正寝和燕寝。燕寝是平时居所,正寝则是临终居住之处(寿归正寝),将死前才移居。

    正寝又称之为路寝、適寝。

    如《公羊傳·莊公三十二年》曰:“公薨于路寢。路寢者何?正寢也。”

    如《礼记·丧大记》曰:“君、夫人卒于路寝;大夫、世妇卒于適寝;内子未命则死于下室,迁尸于寝;士之妻皆死于寝。”

    嘉福殿,就是魏室的正寝。

    先前文帝曹丕在病重、自知时日无多之后,也同样是移居嘉福殿的。

    这两件事情,让今岁京师洛阳的暮冬尤其的冷。

    绝大部分的朝廷僚佐,都为天子曹叡而悲伤,且也都很真诚的希望他能多活十年八年的。

    原由很简单。

    曹叡在他们这些官僚眼中有明君风范。

    如他有容人之量,在位十数年内,不曾诛杀过一位大臣;臣子不管怎么犯颜直谏,他都不会以言见罪。如他从来不干涉臣子的职责,对各司各职的把控,他只过问结果,其他皆放任百官自为专。

    至于他有大兴土木、广采秀女与起居奢靡等不好的一面嘛~

    这些事情的害处是黎民百姓与士家在承担的,而他们是官僚啊.

    另一个让朝廷僚佐惶恐的缘由,则是齐王曹芳与秦王曹询皆是岁不满十的小儿。

    无论挑选了谁来即位,都不免有主少国疑之忧。

    自然,依着先前曹叡都及冠了、文帝曹丕犹以蜀吴不臣为由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的例子,新君也必然会有托孤之臣的。

    而公卿百官的忧虑,就是在托孤之上。

    权力的交替,往往伴着流血事件;哪怕是很平稳的过渡权柄,也会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例,引发庙堂格局大更改。

    现今二皇子皆年幼,托孤之臣必然尽掌权柄,将会诱发什么——前汉武帝的托孤,择选之人够贤良了吧?但后来霍光与桑弘羊等也同样敌对了啊~

    最关键的问题,则是魏室代汉的时间实在太短了,满打满算至今也不过十九年。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不是所有人都是霍光或者是蜀国的那位,公卿百官们如何不忧虑,托孤之臣日后会不会尾大不掉,效仿魏武曹操封公封王呢?

    说白了,就是一个问题。

    作为魏室代汉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想魏国迎来动荡,更不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